創業板改革助力京企實現高質量發展
開展“一對一”管家式服務 提供全生命周期培育
10月30日,創業板迎來13周年紀念日。經過13年辛勤耕耘,創業板已成為創新企業聚集地,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柱,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形成集群化發展優勢。這與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規劃定位高度契合。北京如何利用創業板資本市場平臺及創業板改革機遇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包容性提升 更好服務北京文化中心建設
中國證券報記者:請介紹已上市的北京創業板公司情況。
北京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截至2022年10月30日,北京創業板上市公司共有127家,占創業板公司總數超過10%,總市值突破1.1萬億元。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以來,北京新增創業板上市公司26家,其中包括華大九天、軟通動力、義翹神州、愛美客、譜尼測試等一批行業和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同時,創業板助力北京一大批優質上市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升科技等公司上市后凈利潤大幅增長,近一半的北京創業板上市公司市值較上市首日“翻番”。
中國證券報記者: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有何亮點?
北京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首先,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安淮嬖谖磸浹a虧損”已不再是申請上市的硬指標,對北京創新型企業更加友好。
華大九天、百普賽斯等企業采用創業板注冊制下“第二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申報并成功上市,強有力支持更多厚積薄發的科技創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同時,審核標準和周期更加公開透明,大大增強企業預期,堅定企業上市信心。
其次,板塊定位具有一定包容度。創業板牢牢把握“三創四新”的板塊定位,強調企業的創新型和成長性,對創意類企業更加包容,能夠更好服務于北京文化中心建設。鋒尚文化于2020年8月24日成功上市,成為創業板注冊制下北京首批上市企業之一。
另外,上市服務持續優化。深交所與擬上市企業搭建良好的溝通渠道。申報前,發行人和保薦人可就審核業務規則理解適用、重大疑難問題、無先例事項等,與交易所審核部門進行預溝通。審核過程中,通過視頻溝通渠道有效降低溝通過程中的時間及經濟成本,保證“應見盡見”,最大程度上滿足在審項目的溝通需求。審核結束后,為保薦人開通對發行上市審核工作的好差評機制,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乘注冊制東風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中國證券報記者:北京市在利用創業板市場功能作用、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做優做強方面,有哪些經驗及做法?
北京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創業板聚集大量創新企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柱,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形成了集群化發展優勢。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直致力于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例,北京已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285家,總市值近2.35萬億元,其中北京企業63家,總市值超過6500億元,企業數量占比22%,總市值占比近三成。
在具體做法上,北京市積極采取系列措施支持服務企業上市。首先,增強對上市和擬上市企業的支持服務力度,開展“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其次,夯實上市服務快速響應機制,對于企業上市發展訴求,接訴即辦、快速響應;對于企業上市過程中的痛點難點,一企一策,及時協調解決。另外,發揮交易所和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臺作用,引導中介機構發揮專業特長,為企業提供產業咨詢、投資推介、上市輔導、政策對接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企業穩步邁入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凝聚多方合力 為京企提供全鏈條一攬子服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北京市與深交所建立了哪些協作機制,為企業提供全鏈條融資服務?服務成效如何?
北京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2017年,我局與深交所、海淀區政府、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五方共建的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培育基地正式啟用。依托中關村基地,各共建方在京持續開展市場培育,聯合組織擬上市企業培訓、上市公司沙龍、資本市場相關論壇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投融資路演、改制上市輔導、擬上市咨詢、并購重組、固定收益等全鏈條、一攬子服務舉措,不斷提高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深交所在中關村基地設立路演中心,舉辦北京企業股權投融資路演活動255場,服務企業3840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518家,促成融資167.6億元。連續支持7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創賽活動,服務北京參賽企業720家;連續支持5屆“創客中國”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服務企業376家。聯合舉辦“暢融工程”債權融資路演活動15場,服務北京市企業245家,促成企業融資8.24億元。
此外,深交所持續創新服務方式,推出云對接、云培訓等系列線上服務,在中關村基地舉辦首個異地上市儀式并同步直播互動,為北京企業提供有溫度的在地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