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證監局主動作為服務自貿港建設 推動全面注冊制改革在海南走深走實
“主動作為,推動資本市場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苯眨D献C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五年來,海南證監局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提高資本市場開放水平、營造良好資本市場生態。
海南證監局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全面注冊制改革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結合監管轉型主動擔當作為,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全面注冊制改革在海南轄區走深走實。
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實效
在推動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海南證監局支持企業多元融資、持續推動“保險+期貨”提質擴面、支持豐富金融體系。
2018年以來,海南首發上市2家公司,實現科創板公司“零的突破”,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849.30億元,有力支持了主導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綠色鄉村振興公司債券、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等多個全國“首單”落地。
五年來,海南實現公募基金法人機構“零的突破”,新設各類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分支機構3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增長近14倍。海南證監局還協調設立海南特色農產品期貨品種“20號膠”,并成為國際化期貨品種;推動設立天然橡膠、20號膠、原油等5家期貨交割庫,促進海南特色產業發展。
在提高資本市場開放水平方面,海南證監局支持海南自貿港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實現在H股全流通;境外證券基金期貨專業人才從業特別程序已在海南落地,40余名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士開立證券賬戶并參與境內A股證券投資。
海南證監局持續營造良好資本市場生態,強化風險防控和監管執法。五年來,累計出具行政監管措施107件,從嚴打擊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作出各類行政處罰17件,罰沒金額合計1.12億元,推動14家上市公司化解高比例質押風險,風險類上市公司凈化解率46%,持續推進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與“僵尸機構”清理。
此外,海南證監局聯合海南地方金融監管等部門,建立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協作機制,強化投資者保護,指導創建轄區首家國家級投教基地,與海口中院等部門聯合建立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小額速調機制。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提高海南轄區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將貫徹落實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焙D献C監局表示。
在促進增量優化方面,海南證監局將用好全面注冊制改革機遇,嚴格落實輔導監管要求,支持和推動海南的優質企業上市,把好“入口關”。不斷優化服務舉措,做好“溝通員”“調研員”“輔導員”,聯合開展上市資源摸底工作,加強對重點領域企業的擬上市輔導和培訓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自海南省出臺“尖峰嶺”上市公司培育專項行動計劃以來,海南證監局支持配合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調研摸排轄區擬上市企業資源。目前,海南轄區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已建立,首批入庫14家企業,并配合對后備庫企業進行更新。
“在加強監管轉型方面,優化監管方式方法!焙D献C監局表示,將充分發揮一線監管功能,推進監管轉型,提升監管效能。前端加強IPO輔導監管,壓實發行人、中介機構等各方責任,防止企業弄虛作假、帶病申報,把好上市入口關;中端堅持底線思維,不斷豐富監管手段,規范存量上市公司治理,強化信息披露監管,落實退市常態化工作要求,把好風險防范關;后端落實從嚴監管要求,對各類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堅持“打早、打小、打痛”,把好監管責任關。
助力打造優質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五年來,海南證監局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主動作為,推動資本市場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突出功能,更好地服務穩增長大局!焙D献C監局表示,將鼓勵支持海南各類企業,尤其是重點產業、科技創新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多元化融資,繼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按照規劃,海南證監局將推動不斷充實、動態優化海南轄區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精選優質后備企業重點扶持,做好引進企業的牽線搭橋、問診把脈;著力推動轄區首單基礎設施REITs項目盡早落地;支持海南企業在藍色債券等創新品種發行中有所突破。
“夯實基礎,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焙D献C監局介紹,支持轄區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等市場化方式做大做優做強,依法依規查處上市公司違法違規問題,推動以嚴監管促優發展。同時,聚焦海南轄區企業的公司治理等深層次問題,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規范運作主體責任,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防止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問題死灰復燃。
“增強合力,共同營造良好市場氛圍!焙D献C監局稱,將持續開展覆蓋海南重點市縣和園區的走訪調研,聯合有關部門面向海南全省各級領導干部開展資本市場相關知識培訓,提升利用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識。
海南證監局表示,將推動健全企業上市(掛牌)工作機制,持續強化為上市公司紓困解難、防范化解轄區資本市場風險的工作合力,助力打造自貿港優質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