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卓若偉:優選“固收+”實現穩健增值目標
控制回撤 攻守兼備
A股市場在春節后持續震蕩回調,“固收+”產品熱度再起。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成立的“固收+”新品共計達56只(A/C份額合并計算),募集總規模達到1389.83億元。筆者認為,“固收+”投資的關鍵點之一在于控制回撤,保持攻守兼備。在震蕩市場下,對于“固收+”產品中的權益投資應堅守價值投資理念。
挖掘結構性投資機會
近期市場大幅波動,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在于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快速上行,引起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全球權益市場普遍震蕩回調,前期漲幅較大的成長板塊回調幅度更為明顯。對比海外,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企業盈利繼續保持較快增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是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中國資產在全球范圍內仍具有較好的吸引力,短期調整不會改變資產長期向好趨勢。
債券市場方面,預計后續流動性或逐步回歸正常化但不急于“轉彎”,債券市場或繼續震蕩。以獲取票息收益為主、維持組合中短久期、分散投資信用資質高的債券的策略或占優。權益市場方面,春節后的短期調整打破了高估值個股的泡沫,使得市場格局更為清晰,A股仍然存在結構性機會。今年經濟表現比較理想,必需品的消費保持高增長,出口好于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在發生新舊動能的轉換,新動能比重在逐步上升,部分行業估值仍處在歷史周期偏低位置,傳統產業可以關注頭部企業,新經濟看科技含量,遵循產業發展趨勢尋找權益投資機會。
“固收+”產品攻守兼備
近期權益市場大幅震蕩,導致“固收+”產品凈值出現一定波動。從短期來看,市場調整釋放了估值風險,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從長期來看,基金經理通過對大類資產趨勢機會的主動把握,使得“固收+”產品表現相對穩健。
即使再好的公司也應該在合理的估值范圍內投資,估值太高則風險收益不對等,在震蕩行情中,“固收+”產品的權益投資更應堅守價值投資理念。
在權益投資方面,筆者傾向均衡行業配置,一方面,通過自下而上精選細分賽道中的優秀成長性公司;另一方面,從估值水平出發,配置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防御性公司,采用倉位調節上更加靈活的投資策略。
“固收+”產品往往具有攻守兼備的效果。過往中長期的歷史表現已經證明,通過基金經理對大類資產趨勢機會的主動把握,可以達到業績有一定彈性、回撤相對可控的穩健表現,因此低風險的“固收+”產品相對適合于大部分穩健型投資者。
一款投資體驗較好的“固收+”產品,應當具備回撤幅度可控,中長期能夠實現基金資產穩健增值的目標。為此,基金經理需要掌握權益和固收大類資產的運行規律,通過對大類資產配置的靈活調整,回避權益或固收趨勢向下的過程,在收益確定性較高時,積極提升權益或固收配置,從而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在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導致權益市場大幅震蕩的背景下,當前權益市場已經進入以結構性投資機會為主的階段。由于國內經濟處在偏強勁的復蘇階段,權益市場不乏新的投資機會。
對于“固收+”產品投資,一方面,可以適度提升中短久期、信用資質較高的信用債配置,以獲取相對穩健的票息收益,降低凈值的波動幅度;另一方面,權益倉位應保持靈活度,在出現收益確定性較高和估值合理的投資機會后,再提升配置幅度,從而提升獲取絕對收益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