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 公募基金求索差異化發展之路
“競爭格局遠未定型。”這是基金公司管理層接受采訪時經常說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有后發基金公司的掌門人,也有頭部平臺的掌舵者。差異化發展之路,已成為公募基金面臨競爭時的必然選擇。中國證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差異化發展”。
處于群雄逐鹿階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公募基金行業有1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包括138家基金公司和1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資管機構,合計管理規模超32萬億元。
財通基金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逐步構建“雙循環”格局的過程中,公募基金行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居民投資理財需求日益旺盛,中國的公募基金行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32萬億元規模的大行業,并非已形成了固有的競爭格局,而是一派百舸爭流的景象。“在財富管理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整個市場環境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匯添富基金總經理張暉表示。
如果說讓公募基金提煉出一個行業發展的關鍵詞,那“變化”應該是很多機構的首選。“如果計算一下公募基金行業的集中度,可以看到,這個行業的競爭格局遠未定型,仍然有無限可能。”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行業在管基金規模最大機構占全行業規模的比重約為6.76%;如果計算管理規模前五大的基金公司,它們合計在管基金總規模約占全行業的24.62%;而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管理總規模占行業總規模的比例約為42.75%。對照海外資產管理行業的情況發現,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的集中度偏低,仍處于群雄逐鹿的階段。
政策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公募基金業界欣喜地看到政策層面對于行業發展態勢的積極引導。
《意見》提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優做強公募基金主業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爭的行業生態。引導頭部機構切實發揮引領表率作用,堅持長期主義,努力做難而正確的事,成為“受人尊敬、讓人信服”的行業領跑者。
張暉表示,要不畏困難,從容前進,心無旁騖地做好最本源的東西,靠累積的力量,建立匯添富與客戶的長久連接,為“打造中國最受認可的資產管理品牌”而不懈奮斗。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衛認為,居民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已開啟,公募基金行業大有作為。公募基金行業須構建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的公司治理結構,提供更多具備辨識度、性價比高的產品,努力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發展困境。
在差異化發展方面,《意見》還提出,支持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對這一點,基金公司早已積極探索。德邦基金總經理張騄指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提升有兩種主流模式:一種是以自我培養為主,輔以外部人才引入;另一種是廣泛匯集行業優秀人才。
體現專業和專注
在基金機構看來,財富管理時代雖然是“星辰大海”,但并非可以坐享其成,更需要體現自己的專業和專注。
公募基金正在“各顯神通”探尋差異化發展之路。自成立以來,國泰基金與行業攜手共成長。基于長期深厚積淀與精耕細作,國泰基金的產品線不斷得以豐富和完善,現已成為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需求的綜合性、多元化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多類別業務協同發展。
奮起直追的中小基金公司同樣各有特點。中海基金求索高質量穩健發展之路:固本,鞏固在權益投資上的積淀,持續強化投研能力建設和風險合規管理,著力提升投資業績;育新,尋求在固收投資、REITs產品、基金中基金(FOF)、基金投顧等方面的發展;謀全局,打好公司未來發展的根基,朝著“受人尊敬的一流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穩步邁進。
西部利得基金選擇穩扎穩打。在董事長何方看來,作為行業后發公司,所擁有的資源相對有限,所擁有的發展窗口期相對狹小,只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戰略方向,在資產管理行業的時代浪潮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西部利得基金近年來的發展中,先是發展貨幣基金產品,為公司創造了穩定的業務。然后基于貨幣產品的管理經驗,開始進入固收領域以及后來的指數增強領域等。
這樣的差異化發展案例還很多,正是一家家基金公司的特色發展,共同打造了公募基金行業的多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