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個交易日ETF獲資金凈流入291億元 前十均為滬市ETF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近期,ETF市場獲資金持續凈流入,交投活躍。Wind數據顯示,10月10日至19日的8個交易日期間,ETF獲資金凈流入291億元。其中,凈流入居前十的ETF均為滬市ETF。
從規模變化來看,10月10日-10月19日,Wind數據顯示,中證500ETF(510500)規模增長近40億元,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科創50ETF(588000)規模增長分別為23.8億元、21.3億元。
從交投活躍度來看,滬市ETF亦保持著較高的投資活躍度。Wind數據顯示,除貨幣ETF外,短融ETF(511360)、滬深300ETF(510300)、上證50ETF(510050)、中證1000ETF(510500)等多只滬市ETF日均(10月10日-10月19日)成交額超過10億元,短融ETF(511360)更是以超40億元的日均成交額遙居榜首。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ETF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1年境內ETF市場爆發增長,產品規模和發展速度疊創新高,年內參與滬市ETF交易的賬戶數超過1150萬戶,投資者參與熱情持續高漲,且其中有部分投資者僅交易ETF、未交易股票,體現出對ETF明顯的投資偏好。
《報告》指出,ETF之所以能成為境內投資者長期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主要是由于具備多方面優勢。一是風險分散,ETF緊密跟蹤底層標的指數,通過一攬子的分散化投資,在免去投資者選股難題的同時,有效為投資者分散了風險、避免了“黑天鵝”等個股風險;二是成本低廉,管理費率上ETF顯著低于主動管理基金和場外開放式指數基金,目前許多寬基ETF的管理費率僅需0.15%,交易費率上ETF免繳0.1%的印花稅,買賣一來回ETF的交易費用可比股票節約50%,交易成本更是大幅低于場外基金的申贖費用;三是高效透明,ETF跟蹤指數、持倉高度透明,且每日披露PCF清單,不受基金經理個人風格的影響,也省去了對基金經理能力和道德風險的擔心;四是自我更新,指數通常都有一套吐故納新的機制,通過定期調樣機制,保證指數始終代表市場優秀資產的趨勢。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近年來境內ETF市場的快速發展,ETF在服務實體經濟、發揮普惠金融屬性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滬市ETF持續突破,產品布局更加豐富、機制設計也不斷優化,不僅在市場波動期間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更是促進了資源分配的優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精準化的配置工具箱。未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的提升,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將進一步得以凸顯,ETF將在滿足人民群眾的財富管理需求,引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方面扮演更關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