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慢變老中慢慢變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說,逝去的時光就像流水一樣,白天黑夜都不會停止。但時間又是最公平的,它從不偏袒任何人,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從不多給誰一分鐘。
我們在光陰中行走,年齡不可避免地增長。在慢慢長大、逐漸變老的人生旅途中,如何應對年華的逝去,決定著我們的生存狀態與生活質量。
要在年輕時活得精彩,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而要想年老時過得舒適,則應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人生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為養老所進行的投資也一樣。我們不要總想著一夜暴富,而要保持平常心,日積月累、長期堅守,等待時間的玫瑰靜靜綻放,在慢慢變老中慢慢變富。
投資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為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堅持,但最難的也是堅持。
巴菲特從1957年開始自己的投資生涯,至今已有60多年。他的投資理念最核心的底層邏輯就是:長期主義。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經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你的投資策略實在太簡單了,為什么沒有人復制你呢?”巴菲特給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回答:“因為很少有人愿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在2020年致股東的信中披露,伯克希爾-哈撒韋在1965年至2020年的56年時間里,累計實現了28105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為20%。
這是“股神”級別的回報。對于大眾來說,如果我們追求一個市場平均收益,只要堅持長期投資,也可以獲取不錯的回報。
以A股市場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為例,該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化收益率為9.94%。
年化10%左右的回報率,看起來僅比GDP名義增速高不了多少。但假設未來市場也能提供這樣的回報率,那么我們在30歲時投入1萬元作為養老儲備,到60歲時取出時,就會發現這筆錢變成了約17萬元。這就是10%的年化收益率帶來的復利效應。
愛因斯坦曾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復利的神奇之處在于,剛開始的時候,復利效應很微小、不易察覺;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非常驚人的效果。
對于投資而言,只要我們堅持對的方向,長期持有,依靠復利的力量進行積累,最終都會收獲時間的饋贈。
在公募基金中,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會高一點,但波動也會大一些。因此,投資者更需要通過長期持有,平滑掉階段性的波動,最終分享到優質企業成長的紅利,感受復利的魔力。
“時間+復利”是投資的黃金定律。復利效應的存在,讓養老規劃更加重要:養老投資,越早越好。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要允許自己慢慢變老、慢慢變富,這樣才能越老越富有。愿我們持之以恒,日拱一卒,在漫長的人生里收獲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