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逆向布局 頭部公募大手筆自購
7月11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發布關于固有資金擬購買旗下基金的公告,宣布以固有資金5000萬元認購旗下交銀施羅德啟嘉混合基金,并至少持有一年以上。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60家公募機構購入自家旗下基金,自購金額累計超25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基金公司集體自購,本質上是對資本市場遠景抱有信心,在當前位置逆向布局。參考去年自購的情況,不少基金公司集中自購的時點幾乎是去年市場的最低點和最好的建倉時點之一。
大手筆自購再現
7月11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發布公告稱,交銀施羅德基金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將在公告之日起10個交易日內,以固有資金5000萬元認購旗下交銀啟嘉混合基金,并至少持有一年以上。
資料顯示,交銀啟嘉混合于今年7月10日起公開發行。在該基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含存托憑證)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95%,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資產的0%-50%。最新的招募說明書顯示,該基金的管理費、托管費已分別調整為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1.2%、0.2%年費率計提。
據悉,交銀啟嘉混合的擬任基金經理為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的新生代基金經理黃鼎。此次新基金發行,他也于7月10日宣布自購100萬元。從黃鼎過往的從業經歷來看,Wind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擔任博時基金研究員;2015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2021年9月開始接管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混合基金。截至7月10日,黃鼎管理該基金的任職總回報率為-0.63%。
除了交銀施羅德基金,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6月以來,長盛基金全資子公司長盛創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申購長盛安逸純債E,融通基金也使用固有資金900萬元認購融通遠見價值一年持有期混合A。
年內超60家公募自購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今年以來已有超過60家公募機構申購自家旗下產品,累計自購基金數量超200只,累計自購金額超25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華夏基金參與自購的次數較多,共計申購了18只自家旗下基金,并且其自購的基金以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為主,自購金額分別為1.2億元、4000萬元。此外,國泰君安資管、萬家基金等公募機構年內自購基金的數量也超過了10只。
從自購金額情況來看,南方基金排名居前,今年以來的自購金額已超過2.1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QDII基金均自購了1000萬元;FOF(基金中基金)合計自購4只,合計自購金額約1.8億元。上文提到的華夏基金、國泰君安資管以及嘉實基金、摩根基金管理(中國)、紅塔紅土基金等公募機構,年內自購金額也均突破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自購,一方面是給市場傳遞相對積極的信號;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以來權益市場發行遇冷,基金公司紛紛推出成立門檻相對較低的發起式基金產品。按照要求,基金公司發行發起式基金必須認購1000萬元。并且,發起式基金對于規模也有一定要求,成立3年后如果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會觸發清盤,所以基金公司為了保規模也會出手自購。
中長期市場底部隱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集體自購,本質上是對資本市場長期走勢抱有信心,提前逆向布局。“低點加倉是基金公司在投資上知行合一的體現,反映出對長期市場的看好。從去年自購的情況來看,不少基金公司集中自購的時點,幾乎是去年市場的最低點,也是最好的建倉時點之一。”某公募人士表示。
南方基金FOF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李文良認為,部分“舊”經濟部門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局部的,不宜線性外推。隨著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新”“舊”增長動能自然切換,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底部或已出現。
“歷史證明,過往屢次市場出現悲觀情緒時,事后來看往往都是錯的。最近兩次市場錯判的案例,分別是在去年年中和去年年底時,或許經濟這一客觀因素變化不大,但投資者內心的預期卻波動巨大,這時采取一定的逆向思維可能更加科學。基于對經濟即將迎來進一步復蘇的估計,以及權益資產比債券更有性價比的事實,我們認為下半年的資產配置策略應超配權益資產,而相對低配債券類資產。”李文良表示。
黃鼎認為,中長期看,我國制造業在產業集群、工程師素質、成本優勢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持續性強,仍將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獲得較大份額,尤其是高端制造業具備較大產業升級空間,故對經濟增長潛力應保持樂觀。
“從股債性價比和投資者情緒觀察,整體市場處于底部區間。經濟復蘇背景下,成長類、逆周期類資產仍將獲得相對收益。從中長期來看,順周期類資產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黃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