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周思聰:集中持股 看好創新藥大行情
周思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碩士。曾先后擔任銀華基金公司基金經理、長盛基金公司基金經理。2023年5月加入平安基金,現任多只產品的基金經理。
“進攻亦是防守,因為持股集中,所以更要提高投資的確定性。”
有著一張娃娃臉的基金經理周思聰,在投資上是一位凌厲的進攻型選手。高度集中持股成為她的風格標簽,專注于醫藥領域的她遵循從政策、產品雙周期入手,先尋找高景氣度和高確定性子行業,再沿著產業鏈挖掘個股的投資路徑。
面對醫藥板塊近年的持續低迷,她不退反進,逆向發行醫藥主題基金平安醫藥精選股票,并認為底部區間反倒可以適當提高風險偏好。她預測,2024年有望成為醫藥板塊的反轉之年,看好創新藥大行情,在下半年一系列行業事件催化下,醫藥板塊有望實現反轉。
保持集中持股的強進攻性
在投資上,周思聰有著頗為強烈的進攻屬性。選股方面,她是集中持股的忠實擁護者?!拔腋嗍亲黾谐止珊椭虚L期持股,持有的個股數量一般不會超過20只,前10大重倉股的占比一般在60%以上。”周思聰認為,集中度較高,在醫藥行業有機會時更容易獲得較好的業績。
回撤控制方面,保持集中持股的強進攻性已成為她應對回撤的獨特方式。在她看來,在投資行業主題和股票倉位的限制下,高集中度投資方式的回撤控制難度確實較大。正因如此,她更希望通過提高投資的進攻性,讓持倉組合能夠在下跌之后的反彈階段,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漲回來,彌補前期虧損實現收益正增長。同時,她強調,如果投資方向沒有出錯,中途不瞎折騰,這樣的集中持股型產品也未必會出現更大的回撤。
Wind數據顯示,最新A股數量已超過5300只,港股個數亦超過2600只,即便是醫藥行業個股,如醫藥產業大類指數成份股,也超過700只。面對著數量繁多的個股,信奉集中持股的周思聰,在投資上又該如何取舍?
她介紹,目前依然專注于醫藥行業投資,主要遵循從子行業到個股的投資路徑。首先,從醫藥行業中選擇高景氣度的子行業?!皬拈L期的維度看,資本市場最有效的因子永遠是成長性因子,做投資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站在高景氣的賽道上。只有如此,選到好投資標的的可能性才高?!彼J為,雖然有一些行業增速趨緩,但是依舊有很多細分子行業和新興行業處于高景氣的發展狀態。高景氣子行業一般具備高速的行業增長率和快速提升的龍頭企業市占率等特點。
“景氣度決定是否買入持有,而確定性就決定持有規模。在景氣度高的前提下,要看子行業發展的確定性,如果確定性很高,比如6至12個月內就能看到明確的產品進展,產品又適應于廣泛的領域,有很好的商業化團隊,我往往會持倉較重。”周思聰表示,以景氣度和確定性為衡量標準選定子行業后,個股的選擇會更傾向于圍繞高景氣度的行業做橫向和縱向的延伸挖掘,盡可能從子行業上下游的角度,挖掘產業鏈最大價值量,分享高景氣度行業的紅利及外溢性。例如,通過對創新藥子行業的研究,將創新藥產業鏈從創新藥縱向延伸到CXO,進而延伸到原料藥,再到制藥設備、包材、輔料等。
對于選股,她表示,核心原則是挑選那些利基(有盈利基礎的)個股,即專注于自己的賽道,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競爭壁壘的企業,從而最終實現復利式的投資收益。財務指標方面,她表示,可能會更看重創新藥企業的營業收入增幅和研發投入力度,持續的研發投入是醫藥企業保持長期成長的關鍵要素。
把握醫藥投資雙周期
周思聰最早于2008年進入公募基金行業,于2014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醫藥行業是其近年來主要聚焦的投資領域,擁有約10年的醫藥基金管理經歷。談及醫藥行業投資,她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醫藥投資重在把握兩個周期,一個是整個行業的政策周期,另一個就是產品的周期。”
她認為,醫藥行業擁有較好的供給和需求,供給端和需求端一般都不會輕易發生大的變動,醫藥行業走勢和大盤的關聯度也不大。但是,醫藥行業走勢和政策變化帶來的情緒周期波動關聯度較高,因此,醫藥投資首先需要關注行業相關政策導向的變化,避開那些政策周期偏下行的子行業。
另外,就是要尋找向上的產品周期。由于醫藥行業供給端自帶利基屬性、需求端自帶剛性,醫藥子行業和個股的走勢更多和自身的產品周期高度相關。復盤大多數的成功藥企,其崛起之路都可追溯到一至兩款大單品,也正是這些大單品,能夠為公司帶來充足現金流,從而穿越周期。而估值穩定的大藥企,也往往是因為產品而帶來了估值的階段性躍升。
談及近年來醫藥板塊不盡如人意的表現,周思聰坦言,醫藥板塊在2021年至2023年出現年線三連陰,其調整幅度之大,時間之長相當少見。但也因如此,當所有醫藥子行業都處于底部區間的時候,風險偏好或許反而可以提高一些,優先選擇那些有機會實現“戴維斯雙升”的子行業。
她預測,2024年有望成為醫藥板塊的反轉之年。當前,行業的估值算得上是回到了絕對和相對估值的底部水平,機構持倉水平也回到低位。今年一季度末,主動權益型基金的醫藥持倉占比明顯下降。低估值意味著上漲壓力小,機構低持倉代表籌碼結構好,這都有利于構成大級別行情。而且,醫藥板塊有長期邏輯,長坡厚雪、老齡化等大邏輯有利于支持行業的大周期行情;短期也有諸多催化劑和熱點投資主題,這有利于提振投資者對醫藥行業的關注度。此外,市場對醫藥板塊投資存在分歧,而分歧往往才有利于行情的持續和走遠。
她進一步表示,從上述的長短期邏輯來看,醫藥板塊均具備反轉條件。至于能否實現反轉,還需要靜待一些行業催化劑。今年下半年,醫藥行業重要事件較多,疊加去年三季報醫藥行業的低基數,今年三季度,中藥、醫療、仿制藥、創新藥等多個細分行業都有可能在低基數基礎上迎來較大程度的回暖,整個行業關注度有所提升的概率較高,這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成為醫藥板塊反轉的催化劑。
看好創新藥方向
周思聰表示,重點看好整個廣義創新制藥行業,例如化學藥、生物藥、仿制藥、中藥創新藥、CXO、原料藥等行業性投資機會,以及創新醫療器械和設備的個股投資機會。她認為,以2021年為分水嶺,創新藥的審批周期大幅度縮短,中藥新藥的審批數量大幅度上了臺階,廣義創新藥行業發展開始提速。
她將重點關注商業化和出海這兩條投資主線。商業化主線方面,更加傾向于選擇那些產品已經實現商業化銷售,而且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企業,這類企業有望降低對資本市場投融資的依賴度。隨著業績的持續兌現,這些企業的股價有望不斷走高。這類投資更多是追求勝率(交易決策獲得正回報的概率),而出海主線投資則更多是追求賠率(盈虧比),將投向那些實現產品出海的企業。在海外審批標準逐步明確后,具有臨床價值和壁壘的創新藥企業有望走出國門,加入全球化競爭,探索自主定價市場。
“國產創新藥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分工。創新藥行業自身的技術迭代也給了國產創新藥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她表示,近兩年,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產品實現了海外銷售和海外授權,國產創新藥企業的實力和前幾年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國產改良型新藥正在全球市場崛起。2023年,中國創新藥企對外授權首次超過海外新藥引進,國產創新藥行業企業出海逐漸成為新常態。在過去五年中,中國的生物醫藥企業也越來越多地獲得了國際資本認可。
而創新藥行業的技術迭代升級也給國產創新藥企業提供了新機遇。近年來,很多新治療手段和產品展現出良好的效果數據,國內外創新藥行業進入新一輪產品景氣周期中。在新一輪周期中,國產創新藥企業體現出后發優勢,大幅縮短了和國外創新藥企業的差距,并在一些前沿領域走在世界前列。隨著審批政策的不斷明確和從嚴,我國很多創新藥企業已經步入追求效果更好、見效更快的改良型創新藥階段。
不過,周思聰也表示,目前大部分創新藥企業尚未實現盈利,未來行情大多可能需要依靠事件性因素驅動。例如6月的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大會,11月的ESMO(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將是重磅數據集中公布的重要時間窗口。歷史上,隨著會中相關數據的披露,創新藥行情往往會走強,會后行情可能分化。此外,2024年密集到來的產品周期預計將催化整個創新藥行業的大級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