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基金殷克勝:跨越太平洋的“召喚”
殷克勝與中國公募基金結緣,源于25年前的一通跨越太平洋的電話。
1998年,偶然得知的一則消息,讓遠在美國的殷克勝心潮澎湃,即刻啟程回國,從此與中國公募基金相伴相守。
激情燃燒的歲月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仍在。彼時,殷克勝正在美國參加資本市場學習培訓,拜訪了一些當時美國知名的基金經理,成熟證券市場和資管行業的魅力令他深感觸動。一天,他從友人處偶然得知,國內正在設立公募基金。
一個想法在他腦海中激蕩,一種時不我待的熱情在燃燒!他敏銳意識到,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潛力的新興行業,也將是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標志性事件。興奮的殷克勝,立即撥打跨國電話核實信息,隨后啟程回國,開始參與鵬華基金的籌備與設立工作。
1999年1月初,鵬華基金旗下首只封閉式基金成立,募集規模20億元,但卻創下了千億認購的火爆盛況,早期的公募基金,被投資人視為只賺不賠的投資工具。當第一只開放式產品凈值大幅波動的時候,許多投資人第一次認識到基金投資的風險。也是在那時,殷克勝開始思考“受人之托”的公募基金如何才能真正地為投資人創造價值。
殷克勝成為少有的在公募基金管理崗位上從1998年堅守至今的元老。他親歷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見證了公募基金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中流砥柱。
心之所向 魅力十足
在公募基金高速發展過程中,殷克勝看到行業由于管理層不穩定對公司發展和基金產品造成的沖擊,想要嘗試建立一種更加穩定的公司治理結構。
帶著這種期待,2015年金信基金成立。成立伊始就在罕見、嚴峻的市場考驗和巨大變化中艱難前行,金信基金確立了“以價值為基礎的成長股的投資方向”,選擇用中長期的優秀業績驅動規模增長。在治理結構上,金信基金注重持有人、股東及管理層之間的利益平衡,追求長期穩定性。因此,股權結構非常穩定,三大股東股權比例結構均衡、溝通融洽順暢,并逐步推進核心員工持股。在考核方面,董事會對管理層的考核和激勵立足中長期,對總體經營目標的考核周期較長,管理團隊十分穩定。
25年如白駒過隙,快和變化是過去公募基金行業的主旋律。隨著公募基金“飛入尋常百姓家”,資產管理規模飛速增長,基金管理人結構更加豐富,公募基金行業步入了全球財富機構的爭雄時代,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殷克勝認為,為投資者財富增值保值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首先,需要不斷提升投資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不斷深化改革、適應快速迭代的市場;其次,公募依然需要在穩定投資隊伍方面下功夫;第三,需要關注中小公司的發展,中小公司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依然存在著白名單準入、投資隊伍實力不夠強大、產品線不足等諸多問題,但是中小公司在差異化、特色化競爭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魅力十足!”殷克勝感嘆,公募基金的迷人之處就在于挑戰不斷、機遇不斷。金信基金將繼續為公募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努力實現為投資人財富增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