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董事長張威:聚焦“雙輪驅動”模式 打造央企特色公募
今年公募基金行業已進入到第26個年頭,產品規模從0發展到如今的31萬億元。在這個公募發展重要的時間節點上,近日,融通基金董事長張威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分享了中國誠通集團控股融通基金后煥發新生的經驗。
張威表示,融通基金將聚焦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和居民財富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錨定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目標,打造央企公募基金公司的一張新名片。
張威回顧公募基金發展歷程時將行業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0”的明星基金經理時代、“2.0”的工具化時代、“3.0”的主動指數工具化時代以及“3.5”的人工智能時代。張威表示,從融通基金實際情況出發,公司將大力發展指數產品,大舉布局“3.0”主動指數工具化時代。工具化產品指數基金具備費率低廉、持倉透明、便利性高等優勢;而且隨著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主動基金長期穩定跑贏指數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加突顯優秀指數的投資價值;從海外趨勢來看,指數投資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主動權益投資。A股指數產品的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成為公募基金的重要發力點和增長點。
“我們大力發展主動工具化產品,走差異化路線,我們的優勢是主動定制指數,把優秀投研能力注入指數當中,相信專業創造價值。”張威表示。
國際業務同樣是融通基金戰略發力的方向。張威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融合、人民幣國際化,公募基金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國際化業務發展戰略也是基于融通基金的自身稟賦,公司的外方股東日興資產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400億美元,渠道數量多達400家。
據公開數據,2022年6月底,融通基金公募資產規模為1150億元,到了今年3月底,融通基金公募資產規模為1451億元,規模增長26%。非貨規模排名由66名提升至54名。
時間回到2022年4月,證監會核準中國誠通集團成為融通基金實際控制人。當年5月,張威擔任融通基金董事長,作為新的掌舵人,一方面要平穩順利實現從民企到國企的全面轉型;另一方面,要從時代變革角度去看融通基金的未來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考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隨即,融通基金提出打造“紅色基因”央企特色基金公司的口號。這一年,融通基金更新了一系列的頂層設計,確定了企業愿景:建設成為具有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確定了企業發展理念:長期導向、合規經營、守正創新;也確定了發展模式:打造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和居民財富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在服務國有資本運營上,融通基金在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指數開發、FOF等領域大力布局央企主題投資特色產品和業務。如2023年公司發行成立了融通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指數基金,首發募集資金達20.31億元。還有,公司利用自身專業的投研能力支持中國誠通集團與中證指數公司聯合開發了一系列指數,今年6月20日全市場首只聚焦國企戰略新興產業的指數——中證誠通國企戰略新興產業指數發布。
“我們上報的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等三只ETF基金已獲批,將陸續發行。未來,融通基金還將支持中國誠通集團豐富‘央企價值+’指數系列,并持續推動相關指數ETF基金的發行。”張威表示。
在服務居民財富管理上,張威表示,融通基金要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在投資端、產品端、服務端發力。“背靠央企,我們肯定不能做野蠻生長、毫無克制的‘暴發戶’,也不能急功近利、做一閃即逝的‘流星’,而是要做資本市場上的‘常青樹’,追求基業長青。實際工作中,不盲目追求規模和業務的擴張,不以激進的業務模式換取短期的規模和利潤,而是追求做強做優。”張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