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么?4月份IPO受理數銳減82%!券商或因撤材料多被督導 影響有多大?
原標題:發生了什么?4月份IPO受理數銳減82%!券商或因撤材料多被督導,影響有多大?
IPO申報正在減速!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4月份科創板及創業板合計僅有13家IPO企業獲得受理,環比減少38%,同比減少達到82%。
多名投行人士表示,IPO監管收緊下,無論是審核問詢還是輔導驗收,都比以往要求更嚴;中介機構責任被進一步壓實,申報IPO項目更為謹慎。此外,IPO股東穿透核查工作量大,所需時間更長,陸續有項目延遲申報。
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正處于輔導期的IPO項目多達2361家。
申報速度變慢,但IPO發行節奏仍然保持常態化。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每周約有10-13家IPO企業獲得批文。其中3月份、4月份監管層依次發出54張、53張批文。
IPO申報減速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科創板4月份有6家IPO企業獲得新受理,創業板有7家,兩個板塊合計僅13家,相比去年同期兩個板塊共有71家而言,銳減82%。
環比來看,3月份兩個板塊合計有21家獲得受理,也就是說 4月份受理數量環比下降38%。若與去年四季度相比,4月受理數量下滑非常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10月-12月期間兩個板塊依次有40家、45家、137家IPO企業獲得受理。
廣州一名IPO項目組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今年以來IPO審核從嚴,“不能以去年審核尺度來看今年,如果項目有瑕疵,我們建議先緩緩,不要著急申報。”該人士還指出,此前多地證監局對IPO輔導提高要求,從輔導備案到輔導驗收從嚴,比如強調底稿充分完整;要重視資金流水的核查;輔導培訓不能流于形式等。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5月13日,目前多達2361家IPO企業在輔導期。
4月30日晚,證監會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監管規定》對外公開征求意見,對輔導目的、驗收內容、驗收方式等內容進行了統一規定。其中提到輔導期原則上不少于3個月;驗收方式有現場走訪、約談、組織證券市場知識測試或抽查底稿等相結合的方式。
監管層對保薦機構收緊監管,讓券商更加注重申報項目的質量。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從去年底至今多個保代罰單可看出監管層進一步壓實保薦機構責任,強調做好“看門人”,券商內核把關也更為嚴格。
華東一家大型券商保代還表示,有些IPO項目申報延遲與股東核查有關,“股東穿透難度不小,券商工作量非常大。”該人士指出,目前股東穿透核查沒有特別明確的標準,也沒有穿透上限,發行人很難自證清白。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此前從投行人士處獲悉,對于IPO股東穿透到哪一層的問題,4月25日交易所以問答形式向券商明確關于股東信息核查中“最終持有人”的理解與適用。其中指出,除自然人外,“最終持有人”類型還包括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等公眾公司,或者穿透核查至國有控股或管理主體(含事業單位、國有主體控制的產業基金等)、集體所有制企業、境外政府投資基金、大學捐贈基金、養老基金、公益基金以及公募資產管理產品。
對于外資股東,如果中介機構能以適當核查方式確認外資股東的出資人不存在境內主體,并充分論證該外資股東入股發行人的價格不存在明顯異常,可將外資股東視為“最終持有人”。
撤材料多的券商或將被督導
IPO審核問詢從嚴,現場督導與審核問詢協同聯動,形成監管威懾。據券商中國記者此前了解到,有部分IPO項目是在交易所督導組進場前就撤回申請。
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113家IPO企業終止。其中,2月份終止企業多達38家,3月份有31家。
從終止企業的保薦機構分布情況來看,中信證券有12單IPO項目被終止,其中創業板和科創板分別有6單、5單。
民生證券的終止項目數量排名第二,共有8單,其中創業板就有5單被終止。海通證券和中信建投都有7單項目被終止。海通證券的終止項目集中為科創板項目(5家)。
4月30日晚,深交所發布《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第1號——保薦業務現場督導》,其中提出,對于最近12個月內因保薦業務違法違規被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被深交所實施紀律處分的保薦人,以及對于深交所發出現場督導通知后或證監會發出現場檢查通知后撤銷保薦項目較多、撤銷保薦率較高的保薦人,深交所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隨機抽取其保薦的項目,啟動現場督導。
有業內人士對此指出,這就要求券商謹慎申報IPO,在項目申報前扎實做好盡職調查工作,提高執業質量。
每周保持8-10家企業獲注冊批文
盡管IPO各個環節的要求在持續收緊,但發行節奏仍快速推進。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的批文情況發現,IPO市場每周約有10-14家企業拿到批文,其中科創板及創業板拿到“準生證”每周合計約有8-10家。就在本周,5月11-12日期間科創板和創業板各有5家IPO企業獲得注冊批文。
按月來統計,1月共有46家IPO企業獲得批文;2月份因假期原因有33家。3月份、4月份分別有54家、53家。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盡管IPO監管從嚴,但對發行節奏影響不大。“從政策背景來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以及‘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的政策導向是不會改變的。IPO審核從嚴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把好入口關,要求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更加注重信息披露,保障投資者權益。”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截至5月12日,科創板共有119家IPO企業在審;創業板則有252家。核準制下,滬深主板有136家在審。目前共有507家IPO企業排隊審核。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