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呼吁:抓緊推出北交所指數 打造市場“晴雨表”
北交所開市已近5個月,市場上呼吁“北交所指數盡快推出”的聲音越來越多。4月11日,北京市“兩區”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時強調,抓緊推出北交所指數,營造優良金融生態,鼓勵投行、資管等機構開發產品、拓展業務,積極吸引長期投資者和外資參與。
“北京市是眾多金融機構總部的所在地,建議發揮優勢,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產品、吸引長期投資者和外資參與北交所投資。”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編制北交所指數是機構投資者研發指數型投資產品的基礎。在北交所上市公司初具規模后,編制北交所指數是改善投資者結構,增加多元化投資者群體的重要基礎。基金公司或者理財公司通過開發指數型投資產品,可直接進入北交所市場,為北交所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指數的推出對于做強做大北交所意義重大。
談及北交所指數推出時機,周運南表示,一方面,指數編制方案基本成熟;另一方,樣本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截至4月12日北交所已有89家上市公司,第90家公司已公開發行完畢,第100家公司已過會,當前指數成分股充分。此外,在技術方面,1月18日北交所已公告委托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進行指數開發、維護和實時計算管理等。
對于北交所指數編制特點,在周運南看來,北交所服務的都是“更早、更小、更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總市值普遍較小,波動性較大,所以在選擇成分股時更要注重代表性,以及權重比例設計的合理性。
“北交所指數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聚焦北交所頭部企業,打造北交所二級市場“晴雨表”,向全市場提供北交所成長參考指標,提升辯識度。同時有助于降低北交所投資者的信息搜集成本,方便投資者了解和把握北交所整體板塊的實時動態和未來走勢。此外,還便于研發并推出指數化產品及延伸產品,豐富社會資金投資北交所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積極參與北交所市場,提高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周運南如是說。(記者 孟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