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北交所公司去年成績單出爐 逾七成凈利增長
截至4月20日18時,9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42家披露了2021年年報,逾七成凈利潤同比增長,基礎化工、機械設備等行業公司業績亮眼。其中,30家公司擬派發現金紅利。
30家公司凈利潤增長
根據Wind數據,在上述披露了2021年年報的42家公司中,30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蓋世食品、吉林碳谷等6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逾50%,貝特瑞以191.34%的凈利潤增幅居于首位。
從盈利規模看,穎泰生物、森萱醫藥、富士達等6家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均超過億元,貝特瑞以14.4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居前。貝特瑞表示,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帶動鋰離子電池及材料行業快速發展,公司產品產銷量增長,使得當期業績同比大增。
分行業看,基礎化工、機械設備等領域公司業績亮眼,6家機械設備行業公司實現凈利潤增長,5家屬于基礎化工行業。其中,基礎化工領域公司佳先股份、吉林碳谷,機械設備公司克萊特分別以126.28%、126.09%、80.24%的凈利潤增幅排名盈利增幅榜第二到第四位,且三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從研發投入看,36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有不同程度增長,14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增幅逾30%,吉林碳谷以超282倍的增幅居于榜首。據Wind統計,上述36家公司2021年研發費用合計15.05億元,占合計營業收入的4.8%。
現金分紅成標配
在上述已披露2021年年報的42家公司中,30家披露了權益分派預案,均計劃派發現金紅利。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上述30家公司擬派發現金總額為10.45億元(含稅,下同),占其2021年合計歸母凈利潤的30.5%。驅動力、華維設計、凱騰精工等8家公司的現金分紅率超過50%。
除了擬派發現金,有9家公司計劃轉股或送股。同力股份、貝特瑞擬派發現金總額居前,分別達1.79億元、1.7億元;森萱醫藥等3家公司介于5000萬元至1億元;泰祥股份等7家公司介于3000萬元至5000萬元。
部分公司分紅力度有所提升。例如,同力股份2021年權益分派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4元,上年為每10股派發現金2元。
業內人士認為,北交所不少公司業務韌性足,疫情期間業績保持向上勢頭,因此有能力分紅派息。
機構調研熱情高
北交所上市公司年報季迎來投資機構密集調研。
富士達4月8日公告稱,廣發證券、中泰證券等7家機構于4月6日調研了公司,重點關注公司防務產品的盈利情況及市場預期。這是富士達自3月以來接待的第三批調研機構,公司于4月1日、3月31日分別接待了18家、11家機構調研。
3月以來,創遠儀器披露了兩則機構投資者調研公告,共31家投資機構參與調研,覆蓋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主體。
克萊特3月21日在北交所上市,成為“北交所通風裝備第一股”。公司在4月7日接受了10家機構的調研,風電、核電業務發展情況受到重點關注。另外,于3月4日登陸北交所的凱德石英上市一周后獲得6家機構調研。
金長川資本董事長劉平安認為,市場處于低位運行階段是布局較好時機,北交所建設預期向好,機構調研熱情升溫。北交所支持創新發展的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北交所2022年重點工作包括:擴大北交所企業規模,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完善新三板功能制度,提升市場后備基礎質量;落實全面實行注冊制要求,夯實市場發展基礎;提高服務精準性,打響市場服務品牌;提升上市和掛牌公司質量,豐富風險防控“工具箱”。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策略分析師李求索此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北交所公司需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并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要持續追蹤企業,挖掘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與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