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助力券商打造核心競爭力
北交所迎開市一周年,機構表現如何?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55家公司自北交所開市以來陸續完成上市,2家公司完成再融資,32家券商承擔了這些公司的承銷保薦工作。
從承銷企業數量看,中信建投擔任了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承銷商,位居首位;安信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緊隨其后,均完成5家公司的承銷工作;中泰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財通證券分別擔任了3至4家公司的承銷商;完成1至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承銷業務的券商有24家,多為中小券商。
總體來看,北交所開市以來,參與相關業務的券商中,中小券商占據多數,頭部券商參與度分化明顯。
申萬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表示,部分券商能在北交所業務上取得不錯的成績,緣于其在新三板的業務基礎。在他看來,對于小券商而言,開展北交所業務可以扎根中小企業,避開紅海競爭,尋求差異化發展。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楊淑娟認為,北交所給了中小券商重新架構業務體系、梳理業務邏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對于大券商而言,隨著北交所“高質量擴容”持續推進,企業質地將會被更多考量,嚴把風控關的頭部券商的優勢會逐步顯現,未來在北交所業務上有更多拓展機會。
記者從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在審企業117家、在輔企業297家。“北交所將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為券商帶來多方面的業務機會,券商的核心競爭力將從過去的單一頭部優勢,逐步轉向為比拼綜合實力及構建生態閉環。”楊淑娟說。
此外,在服務北交所公司時,機構也總結出了不同于滬深市場的業務經驗。
“在服務新三板和北交所公司時,券商更強調‘陪伴、培育’的概念。”劉靖表示,券商在掛牌、規范、定增融資、保薦上市等業務上,要給相關企業提供更為綜合性的服務,須就行業前景判斷、戰略方向定位等方面提供專業性的意見。
“這種陪伴式服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良性范本,也是我國培育出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推動力。”劉靖說。
近期,北交所發布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名單,并將于11月21日發布實時行情。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規則也于近日正式出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交易機制不斷完善、業務模式不斷成熟,北交所給券商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大。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表示,北交所在制度層面已為實行混合交易制度預留了空間。若北交所引入做市商制度,或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
“券商抓住機會大力發展做市業務,讓一級市場的北交所保薦業務和二級市場的研究、自營、資管、財富等業務產生有機聯系,形成業務鏈條中相互配合的閉環,有助于打造核心競爭力。”諸海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