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78.6億美元,這是截至2015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除了規模巨大,它們近年來的投向也在悄然改變。這些海外投資都流向了哪些地方呢?近日,中債資信與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聯合發布的《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家風險報告(2017)》給出了解答。

存量最大的行業有四個
截至2015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規模上千億美元的行業有四個: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金額最大,達到4095.7億美元,占存量近四成;緊隨其后的還有三個行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其規模均超過千億美元。

制造業增長強勁 投資流量最大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這五大行業占據了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前五位,總額為1109.7億美元,占據了總量的近八成。其中,增長最強勁的非制造業莫屬,同比增速超過了1倍。
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大幅增長的背后,與企業為了應對經濟轉型升級,在全球尋求戰略性資產息息相關。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從低附加值的經營活動向高附加值的經營活動轉移。當前我國企業更傾向于通過跨國并購來實現核心技術、研發設施、人力資本、品牌、等戰略性資產的積累。
同時,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受到重點關注。
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大宗商品市場頗受資本冷落,采礦業投資大幅下降。2015年較2014年減少了32%,只有2013年248.1億美元的不到一半。

資本全球流動最熱目的地在哪?
2016年上半年,北美洲是中國企業對外并購的第一大目的地。并購主要集中在美國的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
同時,中國企業海外綠地投資大部分流向了亞洲,占綠地投資額的比重為52.8%。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綠地投資約一半流向了馬來西亞。其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斥資20.1億美元建設區域總部,成為亞洲區域綠地投資金額最大的一筆。

而在2015年,亞洲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首要目的地,拉丁美洲名列第二,北美洲是第三大目的地。

投資者何許人也?
從流量來看,地方企業連續多年超過了央企,成為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的主力軍。2015年,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93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了71.03%,占全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的77%。2016年,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1487.2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5年的66.7%增至87.4%,對外投資主力軍的地位更加凸顯。
而從存量來看,央企海外資產仍是“海外中國”的主體。在占比上則已從2006年的82.14%降到了2015年的63.3%。

為啥要投這些?
如果說此前是為獲得更多資源而投資,那現在我國的投資更加多元化,更多指向于開拓市場和獲取戰略性資產。
聚焦2016年上半年的前十大交易,有六起是市場尋求型海外投資。
青島海爾“看上”美國的通用電氣,并以42.75億美元實現收購。這筆交易位列2016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對外直接投資項目之首。
作為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商之一的通用電氣,歷史超過100年,品牌價值突出;而海爾意在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從傳統的家電領先品牌到網器社群平臺的轉型。

同期投資金額排名第二的交易,是戰略性資產尋求型投資。萬達集團為提升在全球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把目標投向了美國傳奇影業,投資額為35.03億美元。
傳奇影業出品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片,比如《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侏羅紀世界》等。而作為一家獨立制作公司,光有IP不夠,傳奇影業資金有限,很多看好的大制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對于實力雄厚、資源豐富的萬達來說,這恰恰是不是難事。二者一拍即合,以期實現互利共贏。(綜編/秦雪璠據中國社科院《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