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 目前,綠色金融的發展普遍面臨融資成本高、期限長、收益低等困境。“解決好可持續性這一非常核心的問題,也標志著綠色金融的試驗成功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周五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強調,對此需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
首先,進一步完善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陳雨露表示,為達到綜合降低綠色融資成本的目的,來自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來自于央行再貸款的支持,來自于綠色發展基金這些低成本資金十分重要。
二是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陳雨露指出,綠色融資的需求又是分層次的——對于純粹公共產品,資金需求通常是要財政資金或者公共資金來承擔;對于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同時經過精細的組織是可能實現商業化或準商業化運作的,這是金融主要進入的領域和項目。
陳雨露還強調,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應當要滿足多樣性和多維度的融資需求。“比如,對短期的綠色投資項目,以銀行信貸為主來設計它的產品服務體系;對于中長期現金流又相對穩定的綠色項目,可以考慮債券市場融資;對于那些高成長性但風險相對比較高的綠色項目,就要考慮從私募股權基金或者通過上市融資,通過資本市場,特別是股權市場來解決。”
三是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陳雨露指出,綠色金融市場投融資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要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建立公共環境數據平臺,要完善綠色金融產品的標準,完善綠色評級和認證,要建立環境壓力測試體系等,來有效制約污染性的投資。
陳雨露特別指出,綠色金融發展的長期空間是非常大的。“從長期來看,隨著綠色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綠色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完善和環保政策逐步的落實,非綠色項目的成本是在不斷上升的,相對來講綠色項目的收益性會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