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寧夏、福建等省區地方兩會透露出的信息來看,雖然承受著經濟轉型的壓力,但這些地區仍順利完成了去年的財政收支目標。今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民生投資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財政投入呈現多點發力的格局。此外,面對化解過剩產能、產業轉型升級等問題,部分地區也提出了具體舉措。
重基建保民生
根據2014年預算安排,西藏公共財政計劃支出近875億元,比上年增加108億元,增長16.7%。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持、環境保護、民生投入等領域的投入都保持較高增速。財政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西藏將安排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6億元,較上年增加24億元,增長39.1%。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占比超過整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總額的2/3,而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基礎建設以及國道、省道、農村公路養護是重點。分析人士指出,對西藏經濟發展而言,交通基礎設施因其薄弱,發展更要先行。
在民生投入方面,寧夏全年安排社會事業發展資金39.2億元,保基本、補短板、提質量、促均衡,使廣大群眾更多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4億元,打造銀川、吳忠、寧東組成的大銀川都市區,發展石嘴山等副中心城市,帶動全區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
去產能治污染
河北省去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93.5億元,增長11.2%。盡管去年的大多數任務完成或超額完成,但仍有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作為重工業發展大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河北省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河北省在2014年工作計劃中提出,將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大力推進“6643”工程,到2017年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30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細化過剩產能化解方案。同時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選擇100家基礎好的傳統優勢企業升級。
在環境治理方面,河北省今年計劃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對不同污染物濃度也提出相應下降目標。河北省提出,目前省內仍存在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產業結構偏重、資源利用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等深層次問題。該省將今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目標定為9%,是目前唯一一個將省級財政收入目標定在10%以下的省。據悉,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河北省正在編制的2014年省級財政預算報告(草案)擬專項安排大氣污染防治資金8億元。此外,河北省財政部門還將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
去產能、治污染的舉措并非河北省獨有。以寧夏為例,今年將安排新型工業化資金27億元,加大節能降耗,促進主導產業高端化以及新興產業規模化。提升化工、冶金、建材、造紙等傳統產業,限制電解鋁、水泥、鋼鐵等行業低層次擴張,淘汰焦炭、鐵合金、電石、化肥等行業落后產能,分解細化節能降耗任務。同時安排生態建設資金18.6億元,建設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保護為先。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空間管制區域,擴大生態效益補償范圍,保護好山脈、森林、水系、濕地、草原等核心生態區域,建立水資源配置體系,增強水源涵養,提高環境容量。甘肅、陜西等省也不同程度針對產能優化及環境治理提出了具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