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專訪】鄧智毅:資本市場“政策底”已經初見
中國東方總裁鄧智毅(攝影/本報記者 車亮)
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總裁鄧智毅11月1日在“2018中國金融年度論壇”間隙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整個資本市場,“政策底”已經可見,“市場底”可能會有變化。在此市場環境下,尋找有救助價值的上市公司是AMC(資產管理公司)的職責所在,也有潛在的市場機會。“今年以來,我們債轉股規模達44億元,接下來將探索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方式,紓解部分企業的短期流動性困境。”
鄧智毅還預計,未來3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可能穩中有升,房地產領域的不良資產同樣值得關注。
研究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紓困基金
中國證券報:當前各方關注民營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債務違約風險等,作為擁有豐富不良處置經驗的AMC,將如何助力民企風險化解?
鄧智毅:雖然當前金融市場出現動蕩,但從中長期看,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迎來大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備受各方關注的民企風險主要是受外部環境拖累,相當一部分民企的困難是暫時的。作為AMC,尋找有救助價值的上市公司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將這些企業分類評估后,還是可以發現價值和機會的。尤其是那些由于大股東股票質押后暫時出現困難、但經營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的民營企業。
中國證券報:目前哪類企業是中國東方重點關注的標的?
鄧智毅:我們主要關注兩類行業。一類是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不大的,與百姓消費生活息息相關的抗周期行業;另一類是暫時遇到流動性困難的新興企業、科創企業。
在參與紓解民企風險化解過程中,我們堅持幾個大的原則。一是企業底層資產必須是真實的,押品必須足夠;二是堅持“一企一策”,提供良性救助方案;三是大力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立足地方實際,研究設立紓困基金。
實際上,我們有些地方分公司已經進入了資金投放期、資產重組期,總公司層面還需要根據地方政府給予的企業名單進行篩選和梳理。
另外,中國東方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方式,紓解部分企業的短期流動性困境。目前已有成功實踐并在擴大成果,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44億元,不良資產證券化14億元,參股的寧波、蘇州等多家地方AMC運營良好。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國東方當年新增不良資產業務投放達1061億元。
未來3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穩中有升
中國證券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對于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結構帶來哪些變化?AMC如何通過業務創新來應對這些變化?
鄧智毅: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分析,目前主要有三個變化。一是不良資產分布的行業由分散轉向集中,如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的不良貸款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當前,房地產領域的不良資產同樣值得關注。如上半年,個別國有大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明顯增高,占新增不良貸款的比例接近9%;二是不良資產的分布區域從東南沿海向內陸轉移。如2018年以來,東北地區不良貸款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能源驅動型省份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較高的省份,在去產能過程中行業將面臨洗牌,不良貸款風險可能出現小規模持續性增長;三是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為不良貸款壓力陡增。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6%;關注類貸款3.42萬億元,占比3.24%。關注類貸款是考察銀行潛在風險的重要指標,按一般20%-40%的不良轉換率,這個數字可能也不會太小。個人認為,中長期看,未來3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可能穩中有升。這是宏觀方面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以及微觀方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滯后和強監管下隱性不良資產的陽光化,雙重因素的疊加影響。
根據中國東方近年的創新實踐,我覺得可通過三方面舉措予以應對。一是從行業角度,共建不良資產行業生態圈,中國東方積極參與籌建或參股地方AMC,并成功舉辦2018AMC高峰論壇,發起AMC50人常態化論壇,共享處置優勢,共構業務新模式,綜合運用債務重組、資產重組、并購重組、債轉股等多種手段,幫助問題企業化解風險,防范個體風險升級演化為區域性金融風險,實現多方共贏。二是從模式角度,傳統的“三打”處置模式,即“打折、打包、打官司”,已無法完全適應新時期的市場需求,亟需轉型升級為“三重模式”,即通過“重組、重整、重構”,實現企業重生。三是從技術角度,包括互聯網+不良資產、基金化、債+股、多金融工具協同等處置技術創新。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接下來的不良資產的量、價趨勢?
鄧智毅:根據中國東方獲悉的數據初步統計分析,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推包470余個,本金合計2944億元,同比增長73%;中國東方參與并盡調2100億元,已成交項目的平均對價47.8%。三季度收到的公開市場信息推包359個,本金合計2207.6億元;中國東方參與盡調1746.3億元,已成交項目的平均對價為40.2%。總體看,金融不良資產包市場呈現量升價跌趨勢,且流拍率顯著增加。個人判斷,主因是市場主體逐漸回歸理性,一是金融機構受多重因素影響,不良資產持續增長,以及自身處置難度加大,出貨更加果決;二是AMC前期收購成本及二次不良風險隱現帶來的經營壓力,接盤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