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金融科技正逐步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蔡鄂生17日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從線上支付起步,歷經十余年發展,目前已經覆蓋支付、信貸、投資、保險、征信等業務,尤其是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暫時領跑全球。金融科技的發展,在給科技創新型公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挑戰。中國和全球的實踐經驗表明,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顛覆的關系,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傳統金融機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的態勢和效果正在趨于明顯。金融科技正在逐步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他認為,由于中國以及全球的金融科技尚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技術創新往往會掩蓋技術運用的風險。金融科技正在重構金融監管與金融業務之間的邏輯,使得很多新興業態游離于傳統的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監管者缺乏充分的技術手段對金融科技進行動態監測、實時追蹤和事前預警,從而出現了監管漏洞。如金融穩定、數據隱私保護、技術與數據壟斷等問題,也是現在全球監管層最關注的幾個問題。全球也在金融科技的監管方面做出了不同的探索。比如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實施了“監管沙盒”;美國則堅持功能性監管和技術中性原則,把金融科技相關業務按功能納入現有監管體系。
他表示,監管與創新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伴而生,適當的監管有助于加快金融科技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回歸金融本源,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