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可控 逆周期調節力度料加大
5月制造業PMI為49.4%,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降至榮枯線以下。專家認為,PMI下滑意味著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或加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生產保持擴張
在構成5月制造業PMI的五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5月主要特點,一是生產保持擴張,需求有所放緩;二是高技術制造業景氣水平相對較高;三是企業發展預期穩中向好;四是進出口雙雙回落。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PMI在5月出現超季節性下滑,一方面與4月減稅降費帶來的出貨動能消退有關,另一方面也受到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負面沖擊。往后看,PMI企業經營預期的降低和工業企業利潤的下滑意味著制造業投資增速有一定壓力,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受到拖累。
分企業規模來看,不同體量企業的景氣程度呈現分化態勢。數據顯示,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依然高于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為48.8%和47.8%,分別比上月下降0.3和2.0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下。章俊表示,隨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日益完善,私營企業利潤增速下降態勢將得到控制,國企與民企的差距繼續縮小。
加大逆周期調節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需要加大力度實施逆周期調節政策,有效擴大內需,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重點保持就業穩定。
章俊認為,一方面,結構性調整貨幣政策將成為未來政策的著重發力方向,為逆周期調節提供穩定的流動性環境,在總量上始終保持松緊適度。另一方面,財政支出節奏加快,在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同時,今年中央也將盤活存量資金以提升生產投資活力,企業盈利和信心的改善有望延續,后期隨著逆周期調節的加碼提速,經濟下行壓力整體可控。
5月,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7.0%,為2009年3月以來新低。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認為,從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來看,解決就業等社會政策可能是工具箱中相對較為優先的選擇。在外需疲弱的不確定性下,對沖政策在需求端的重心可能將是制造業和居民消費;而供給端可能將著力于金融改革以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