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金融改革應考慮我國國情
中證網訊(記者 李良)12月10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暨諾德基金資產配置策略會”上表示,根據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發展要求,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李揚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提升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著眼于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著眼于體制機制改革,目的是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李揚同時強調,金融的改革不僅要服從長期的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考慮到我國的國情。他表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通過金融結構的調整、通過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創新,來提高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的配置效率,推進技術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同時助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助力提升潛在增長率,助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李揚進一步表示,不能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理解為增加機構、增加貸款、增加產品。如果僅是這樣的話,很可能事與愿違。他認為,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依托、依靠整個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確定。而對于如何開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李揚認為應該從“一個基礎、六大方向”來進行:“基礎”即確定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方向”即體現在未來金融改革和發展的主要領域,分別是服務實體經濟、優化金融結構、管理金融風險、遵循經濟規律、發展金融科技和擴大對外開放。
李揚表示:“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面對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那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實現這樣一個戰略舉措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