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財證券陳靂:要素市場化配置將激活資本市場活力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
4月9日,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使得基建項目用地得到進一步保障,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也有望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將激活資本市場活力。
《意見》明確,在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強調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并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推動土地計劃指標更加合理化,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在陳靂看來,這是進一步賦予省級政府在土地使用上的自主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未來地方財政壓力,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均衡中央、地方的財政收入分配。同時,建設用地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對二、三季度基建項目的集中發力也有著較強的助推作用。“考慮到企業的拿地成本及融資能力,房企當前對于‘招拍掛’的傳統拿地模式偏好較低,《意見》有望對后續基建項目用地形成有力保障,新老基建開工將形成強大的經濟拉力。”
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方面,《意見》突出完善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在維護市場穩定方面,提出鼓勵、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并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配合新證券法維護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增加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對此,陳靂認為,當前注冊制已在立法層面得到確認,后續隨著退市等基礎制度的完善,上市企業質量、資產質量均將持續提升,激活資本市場活力及投資者風險偏好。
在債券市場方面,新修訂證券法確立了公開發行證券的注冊制原則,并對企業債務融資的發行條件再度松綁。此次《意見》提出要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陳靂認為這是與新證券法一脈相承。“在貨幣政策的持續維護下,企業的債券融資成本持續降低,預計在年內低利率的環境下,債市對實體企業的服務能力將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