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60項任務清單 海南自貿港建設加速制度集成創新
10月26日,海南省召開發布會,介紹海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簡稱《行動方案》)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任務清單(2020-2022年)》(簡稱《任務清單》)。
據介紹,《行動方案》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早期安排,聚焦近3年的重點工作任務,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階段目標要求,形成相應的制度集成創新制度體系的18項任務目標,為各部門制定了60條具體任務,并設置相應的完成時限,以促進各項任務高效扎實推進。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貿港的重點,也是《行動方案》的核心內容。
在投資自由便利的制度集成創新方面,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強化產權保護,保障公平競爭,打造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立以過程監管為重點的投資便利制度。高標準建設國際投資“單一窗口”。開展境外投資便利化綜合試點,實施對外投資告知備案制。
同日,海南省金融監管局會同省市場監管局、人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證監局聯合印發了《海南省關于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股權投資暫行辦法》,明確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的設立程序和經營范圍,并從扶持政策、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不設聯審機制、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準入要求全國最低、內外資平等待之、配套支持政策力度更大等具體舉措,支持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落戶海南。
在貿易自由便利的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推動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新型國際貿易結算便利化,促進跨境貿易各要素自由便捷流動,逐步推進區域性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貨物貿易領域:實施“零關稅”,有效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服務貿易領域:“既準入又準營”,破除服務貿易壁壘。實施進出口商品管制負面清單管理。高標準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口岸監管新模式。推動各類貿易融合發展,建設區域性離岸新型國際貿易中心。
與此同時,營商環境的改善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構建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指標全面、指向明確、橫向可比、全省統一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在具有強制性標準的領域試點“無條件準入、登記式備案、免審批準營、信用制監管”的合格假定監管模式。創設“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體驗官”。創新設立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建設綜合性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海南堅持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主體選擇落戶海南。今年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已成功舉辦三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簽約140余個項目,重點項目涵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以及航運、教育、醫療、種業等多個領域。
據當天公布的海南省市場監管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新增企業9.87萬戶,同比增長106.66%。其中,9.6萬戶新增企業集聚在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截至9月底,海南全省共有市場主體109.14萬戶,其中企業39.4萬戶、個體戶69.74萬戶。
“行動方案和任務清單的推出是海南自由貿易港集成制度創新的發令槍。”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說,制度集成創新不僅僅是對單個部門、單個領域、單項制度的修修補補、零敲碎打,而是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的“脫胎換骨、集成再造”,是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系統性、集成性、穿透式的改革創新。
“制度集成創新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重點、要點,同樣也是難點。因此,制度集成創新事關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長遠發展。”某高校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員對記者表示,“好制度還意味著,不但規范良好,也能得到落地執行。制度最根本的還是要落在實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