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行動】劉運宏:資本市場進入量與質同升新發展階段
編者按:三十載歲月,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破浪前行,如今A股已躋身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擘畫改革發展路徑。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為了闡述好《意見》的內涵,新華網聯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推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行動”,邀請市場各方參與者共話市場發展,以饗讀者。本期推出第二十一期《劉運宏:資本市場進入量與質同升新發展階段》。
中國證券市場的30年來,中國股票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二的股票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壯大的過程也伴隨著股票發行由額度審批制到核準制和注冊制、股權分置改革、退市制度完善等一系列的改革,也正是股票市場的這些基礎性制度改革與完善,才讓中國股票市場“在發展中規范”和“在規范中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壯大。從量與質的邏輯循環與更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來看,2020年10月5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量與質同升并更有保障的穩定發展新階段。
一、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供需兩旺的繁榮發展新階段
從股票市場的產品供給來看,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由最初的“老八股”和“五股”發展為目前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4000多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也由1990年12月份開立證券市場時的23.82億元增長到目前的73.58萬億總市值,上市公司的家數與總市值呈現出幾何數級的增長態勢,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證券市場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績,成就顯著。但是,中國目前具有的上市公司數量和上市公司總市值與中國目前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尚不夠匹配,也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應有的廣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之后,在創業板試點股票發行注冊制,并以此試點為基礎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股票發行的市場供給大大增加;在上市公司再融資與并購重組市場的增量改革上,不僅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實施注冊制,而且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制度改革中也做了諸多的市場化和程序簡化的安排;此外,新三板精選層改革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改革發展,也會隨著中國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而培育更多有質量和富有成長性的擬上市公司,為股票市場的產品供給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資源。
從股票購買的需求端來看,除了穩定的個人投資者以外,機構投資將成為我國股票資產配置的重要主體,機構投資者逐年增多,也逐步成熟。我國自1998年開放證券投資基金行業以來,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機構和規模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28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13家具有公募基金資格的證券公司和2家具有公募資格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共管理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1.4萬億。除了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外,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公司2.4萬家,還有將股票作為重要資產配置的社保機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企業年金管理機構、證券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QFII和RQFII等機構,尤其是中國最近幾年又加大了金融改革與開放的步伐,在引導長期投資的資金入市的同時,實施了股份回購與分紅等基礎性制度改革,從法律層面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機制,增強了投資者的獲得感和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允許更多外資機構在中國設立獨資或者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證券公司,從事股票資產配置與管理工作,引入更多的境外資金配置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尤其是中國在新冠疫情中的一枝獨秀表現,更增加了境外避險資金配置中國股票的可能性。
從中國上市公司股票的供給與需求兩方面看,中國的股票市場進入到了一個供需兩旺的新階段。
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供需兩旺的股票市場發展與繁榮的基礎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而且也是完善公司治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更是是滿足供需兩旺的股票市場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鄙鲜泄臼乾F代化經濟體系的細胞,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排頭兵,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首先體現在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中,所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自建立證券市場以來,上市公司的數量顯著增長、質量持續提升,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是,股票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壯大過程也出現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虛假信息披露、違規擔保、違規資金占用、操縱股價等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最近幾年又出現了財務造假和違規資金占用影響非常惡劣的典型案例,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給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了極大損害,也給上市公司的整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這些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上市公司治理不獨立不完善、誠信合規意識淡薄、上市公司高管履職責任意識不強、對相關主體責任追究的約束機制不合理等制約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合理解決不僅不能有效化解現有的金融風險,而且也會在供需兩旺的市場中隱藏、積累乃至擴大更多的金融風險,這樣就讓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成為了供需兩旺的股票市場發展與繁榮的基礎。
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改革讓中國的股票市場進入更有保障的穩定發展新階段
《意見》發布的本身和其中針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安排與具體要求,如同股票發行注冊制、股權分置改革等制度性改革一樣,實質上是發起了提高上市質量的制度性改革,帶動市場管理與監管實施一場改革行動,這場改革因為其制度安排的針對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會讓中國的股票市場進入更有保障的穩定發展新階段。
《意見》針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安排具有針對性與科學性。《意見》從供需兩旺的股票市場發展的實際出發,一方面完善了高質量產品供給的制度性改革,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完善上市公司并收購重組和分拆上市等制度,促進市場化并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運行效率與質量、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與程序,豐富融資工具與手段,引導上市公司兼顧發展需要和市場狀況優化融資安排,確保高質量產品供給;另一方面又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拓寬多元化的上市公司推出渠道,淘汰劣質產品;同時,《意見》從規范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對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與運行效率做了系統而全面的制度性安排;不僅如此,《意見》針對最近幾年出現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大股東違規資金占用或者違規擔保等利益輸送、新冠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政策協調支持等實踐中亟需解決的影響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問題也做了具體安排;此外,針對上市公司經營發展中影響上市公司質量的欺詐發行、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犯罪行為,《意見》要求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增加法律制度供給的同時,提高法律責任,加大執法力度,并形成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構的工作合力!兑庖姟穼μ岣呱鲜泄举|量的制度安排,從公司股份的發行上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與再融資到上市公司的退市與退出,從治理結構安排、持續信息披露與運行的監管到突出問題的解決,從制度供給與完善到制度的執行與法律責任的追究,全面、系統、科學,并有針對性,這為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意見》針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安排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意見》針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制度安排的科學性與針對性,增強了其操作性;另一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除了涉及公司股份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與再融資、信息披露與持續監管等證券監督管理事項外,還涉及產業發展、財政稅收、國資監管、行業管理、司法、地方政府協調管理等其他部門職權行使,并且證券監管管理機關的行政職權還受到《證券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的制約。通過行政法規的形式頒布該《意見》,在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與分工的基礎上,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不僅增強了制度的操作性,而且也讓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體制機制更有保障。(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并購與投資研究所副所長 劉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