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報告發布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11月18日至19日在京舉辦,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合58同城、58金融等發布的《“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報告顯示,我國靈活就業已經邁入到了由數字平臺組織的新階段,互聯網平臺大量的數據積累和較高的技術能力使其有能力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報告顯示,在信貸服務方面,很多通過平臺獲得收入機會的靈活就業人員是征信白戶,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而平臺可以在充分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通過深度挖掘平臺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判斷信貸風險,提高靈活就業群體的貸款可得性。例如,58金融能夠利用58同城平臺場景流量衍生的數據,為客群劃分、審批信用風險、資產違約預測提供依據,如結合工作城市、所在行業、意向公司、意向崗位等可大致預測用戶收入和還款能力,再結合人行征信數據,有效識別客戶的風險,降低信貸成本。
58金融副總裁余訓培表示,《“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是務實而有意義的課題,靈活就業群體的就業情況影響千萬家庭的福利狀況,因此,對靈活就業群體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報告中的結論,余訓培進行了延伸思考。在他看來,靈活就業群體社會保障覆蓋率高,但保障水平低、預算有限,風險保障并不充分。同時,保險教育普及率不高,許多靈活就業群體不知如何購買、理賠及報銷。
為了幫助靈活就業群體做好金融服務,基于此次報告,58金融認為還有諸多工作可以去做。在保險服務方面,首先加強對用戶保險知識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通過基礎保險和低保費、高保障保險,培養用戶保險意識、提高保障能力。例如58金融旗下幫幫保險推出58元一年的全國版惠民保,能提供300萬元重疾醫療保障;9.9元一年的國民意外保,也能為用戶帶來基礎性保障。其次,針對靈活就業人群,保險產品的設計可以更靈活、顆粒度更細,用戶可隨時投保,產品生效快。最后,打通社保或提供標準化接口,支持異地理賠、異地報銷,使保險產品更具普適性,滿足靈活就業人群的實際需求。
余訓培還從信貸角度提出了提升靈活就業人群服務的建議。他表示,贊同課題中完善征信系統的建議,只有征信系統完善,才能提高金融產品的可得性,進而降低融資成本。不過,靈活就業人群工作收入不穩定,其中很多人都是征信白戶,但其與58同城場景觸碰率高,在找工作、搬家、租房等場景中留下很多行為數據,可依托58同城豐富的用戶數據,預測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及還款能力,幫助靈活就業群體完善征信記錄,從而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