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綠色金融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央行行長易綱12月9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發表視頻演講表示,未來綠色金融將有更大發展空間。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分析和管理能力。
易綱說,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綠色金融中的運用前景非常大。“我們愿與各方加強交流合作,整合有利資源,動員更多社會資本支持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近期,中國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人民銀行等部門制定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指導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四年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截至6月,中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將碳中和作為長期愿景,未來綠色金融將有更大發展空間。”易綱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重點推進幾項工作,更好支持疫后經濟綠色復蘇和低碳轉型。一是以碳中和目標為約束條件,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今后,在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標準的修訂過程中,要保證綠色金融支持目錄中的項目在支持其他環境目標的同時,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二是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提高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人民銀行將投入更多資源,跟蹤分析環境氣候風險對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四是便利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將通過修訂國內標準和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趨同。
易綱說,人民銀行將繼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發展綠色金融。中國部分綠色金融試驗區已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場景融合進行探索。在湖州,當地政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搭建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減少環境氣候相關信息不對稱,幫助綠色企業、項目與金融機構快速對接。人民銀行還可通過該平臺監測銀行綠色貸款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