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帶量采購將提速 倒逼藥企加快創新轉型
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采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集中帶量采購全面提速的信號,將持續倒逼國內藥企加快創新轉型的步伐。
集采將常態化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更多品類的藥品和高值耗材有望加快納入集中采購目錄范疇,預計第五批國家集中采購將加速落地且覆蓋的范圍將相較之前更加廣泛。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正朝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扎實推進。競爭充分、價格合理、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2月初在上海開標,初步測算,預計一年節約藥費124億元。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預計,今年5月,群眾就可以享受到第四批集采成果。
張立超認為,多年來,部分藥品價格虛高是造成患者醫藥負擔的重要因素。藥品保供穩價是人民健康事業的壓艙石,藥品的可及性直接關系到人民的健康權益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進一步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深化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加強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破解藥品供需不平衡矛盾,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積極減輕群眾用藥負擔,有助于從根本上促進醫藥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病有所醫、醫有所治”。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藥品集采的定價機制有待完善。一些藥品因為價格過低而造成了生產減少,供應短缺,對于這類藥品有必要建立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同時應避免造成更多慢性病、常見病和醫用耗材陷入壓價減產短缺誤區。
創新是藥企發展核心路徑
華金證券認為,整體來看,當前市場對各批次集采的預期充分。創新是藥企發展的關鍵核心,后續市場藥品主線還是以創新藥為主,建議持續關注研發能力較強的國產創新藥龍頭及創新藥產業鏈公司。
興業證券認為,展望未來,仿制藥品種中選集采,較大幅降價后以價換量,轉為低毛利率品種,為企業貢獻少量利潤將逐步成為常態。除少數壁壘較高、競爭格局較好的品種外,大部分仿制藥可能都將經歷這個過程。同時,注射劑、生物類似物、中成藥等領域未來將逐漸接軌帶量采購。從長期來看,產業升級趨勢不變,創新藥是我國藥品市場未來發展的核心路徑。
中金證券認為,集采政策將持續倒逼國內藥企加快創新轉型的步伐,同時也對創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