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汽集團高級工程師周福庚建議 汽車行業適時引入碳交易
全國人大代表、江汽集團高級工程師周福庚日前提出建議,加快開展汽車產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系統研究工作并適時引入碳交易。
周福庚表示,我國碳交易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但汽車及道路交通行業尚未真正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重要原因在于,一是還沒有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價格體系;二是碳交易市場缺乏詳細的規章制度和法律監管;三是碳交易市場波動性較大,還處于初級階段;四是汽車及道路交通行業碳交易體系沒有建立,頂層設計、配額分配、技術支撐、能耗統計以及工作協調性等方面有待完善。
周福庚認為,當前汽車行業引入碳交易還有諸多問題需要關注。一是汽車產業的碳中和問題涉及部門范圍廣。二是汽車行業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與碳排放、碳交易相關,但又有差異。比如,現行的雙積分管理辦法,是推動汽車產業的節能減排,并推動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的方向轉型。而碳交易機制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產業整體碳排放下降。碳交易市場與雙積分市場存在較大制度性差異。碳交易市場標的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雙積分管理聚焦車輛認證環節管理,油耗積分為企業平均油耗實際值與達標值的差異與產量乘積,新能源積分來自于生產的新能源車輛。雙積分與碳配額從標的內在含義看存在本質區別,雙積分政策管理的是單位里程的碳排放強度,而碳交易中管控的是一段時期內的碳排放總量,量綱上存在較大差異,不能通過簡單折算達成統一。
周福庚建議,在國家層面系統考慮汽車產業的“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需要多部委協同開展研究。不僅應包括汽車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研究,還應包括汽車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和制造汽車使用材料對應的碳排放。
周福庚建議,在研究將汽車產業納入碳交易的范圍時,要綜合考慮二者在管理側重方向、交易體系差異、價格差異、體量差異,以及汽車產業碳排放管理邊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