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引入做市商制度將增加科創板活躍度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提出,研究在全證券市場穩步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投行委主任劉乃生7月26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制度創新上有著先行先試的責任,引入做市商制度來改善科創板的流動性問題,有利于活躍市場交易狀況,降低股價波動,遏制過度投機,也有利于再融資功能的充分發揮。
“科創板在設立之初,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設立了一定的準入門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創板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做市商制度將有利于增加交易活躍度,緩解這一問題。”劉乃生表示。
“為保證科創板做市商制度的順利落地,應制定合理有效的配套規則,吸取新三板做市制度的經驗,與現行科創板規則體系做好銜接,還需要加大對做市商的資格準入、評價體系和監管體系建設。”劉乃生表示。
首先,應選擇合適的做市標的,尤其在做市商制度推出初期更應審慎。在起步階段應選擇信息披露規范、業績穩定或增長前景明朗的公司作為做市標的,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再逐步推廣至其他公司。其次,引入做市商之間的競爭機制。IPO時有跟投的機構可優先作為該公司的做市商,但每只股票最少要有兩到三家做市商為其股票報價。一方面,可以緩解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防止個別機構投資者通過操縱市場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可以使市場報價和交易更加連續,價格發現功能得到更好體現。第三,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違反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可給予不同的處罰,嚴重的可暫停其做市標的資格;同時交易所可考慮對做市商實行打分制度,根據做市商的業務能力和做市表現確定其未來的業務增量,實現市場與相關參與主體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