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四方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29日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土空間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格局。過去10年我國在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等地類合計凈增加了2.6億畝。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生態建設的盲目性和生態布局不夠合理的問題。自然資源部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通盤安排未來生態退耕、國土綠化等生態建設,科學確定并帶位置下達綠化任務。同時,對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一些土地利用方式,逐步進行調整。
二是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科學性。自然資源部調研發現,目前生態保護修復過多的關注景觀功能,但邏輯次序應為安全功能、生態功能,最后兼顧景觀。所以,自然資源部要求對海岸線的生態修復,首先要把海洋動力問題擺在突出位置,然后是海洋生態的生物多樣性問題等。
三是探索和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的市場化投入機制。自然資源部已經研究明確了《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并將于近期印發,要積極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來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等各項工作,包括海岸線的修復利用。
四是要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的法律制度和標準規范。還要繼續配合立法機關推進礦產資源、草原法、自然保護地、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國土空間規劃等方面的立法或者修法工作,特別注意加強現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的生態保護修復的規范和標準,與各地一起不斷探索規范,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