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開發貸款環比增長態勢有望持續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范子萌)自9月底金融監管部門定調“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以來,金融機構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努力體現出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包括按揭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已出現明顯改善。記者12日自金融管理部門和多家銀行了解到,10月房地產貸款投放較9月大幅回升,環比多增超過1500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環比多增500多億,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多增超千億。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融資行為明顯改善,預計11月份仍將保持環比增長態勢。
數日前,央行首次單列發布了10月個人住房貸款統計數據,進一步維護市場信心。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
而此前,住房金融環境持續偏緊,開發貸增速持續大幅放緩。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2.16萬億,同比增長0.02%,為歷史最低水平。房地產開發貸余額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例從2019年一季度末的7.6%降至6.4%。
市場 “漸暖”的另一個體現是,地產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已顯著暢通。繼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日在銀行間市場啟動20億元中票發行后,12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光明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了擬發行中期票據的文件。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融資結構性改善,但不宜將其解讀為房地產企業融資全面放松的信號。
在密集的積極信號下,應如何看待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專家認為,對于這一行業,市場應保持平穩良好的預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中長期的發展不應悲觀。
“結合近期高層和央行表態來看,一方面意在平抑短期關于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過度擔憂情緒,另一方面也是著眼長期保持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房企融資環境邊際有望改善。”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從市場變化來看,房企的金融環境正在改善。銀行信貸包括開發貸和按揭貸均有松動。
連平認為,在“房住不炒”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金融機構理應滿足資質優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型購房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提供合理的金融支持。
連平建議,提供適度穩定的金融支持,落實好“因城施策”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保持開發貸和住房按揭貸款平穩運行,避免出現因恐慌導致的盲目抽貸、斷貸的行為。房企應合理安排經營活動和融資行為,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通過上述舉措更好地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國際評級機構對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亦表明了信心。標普信用評級最新發布房地產開發行業2022年信用展望報告認為,在部分房企出現信用風險之后,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有小幅邊際放松,包括對開發貸和按揭貸款投放避免“一刀切”,預售資金監管逐步理性等。
報告認為,危與機并存將是2022年房地產開發行業的主旋律,那些再融資相對通暢、存貨質量高、經營穩健的企業可以憑借經營韌性應對行業壓力,甚至獲得更好的業務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近期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個別問題,但風險總體可控,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