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發力護航工業經濟平穩開局 風電、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工業穩則經濟穩。新年伊始,各級政府提前部署、精準施策,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支持制造企業提升競爭力,確保實現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開局。
各地紛紛發布一季度穩增長方案
2022年新年伊始,各級政府圍繞一季度經濟工作密集部署、精準施策,確保主要指標實現“開門紅”。
中央部委正在加強研判,適時出臺政策措施。記者了解到,針對當前工業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難,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了一攬子政策安排,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推出更多有利于工業穩定的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行動。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2022年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從促工業穩增長、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促進外貿外資量穩質升、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工作部署。
廣西工業和信息化廳近日印發《關于2022年一季度推動工業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從支持企業增產增效、保障企業春節期間連續生產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奮力實現一季度工業經濟穩增長。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現2022年一季度工業良好開局的通知》,在能源保供、存量增產、項目建設、資金協調、政策落實、市場開拓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動工業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各級政府在年初密集部署,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有利于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擴大有效投資,實現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
重大工業項目集中開工
2022年伊始,多地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制造業項目成為投資布局的重頭戲。
1月5日,浙江舉行2022年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358個項目總投資6386億元,其中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為重點的產業項目191個,占比53.4%。
1月11日,寧波市61個產業類投資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808億元。這些項目涉及風電、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光學儀器研發等。
同一天,雄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起步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15項電網工程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10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不久前發布《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快“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區域重大戰略規劃及年度工作安排明確的重大項目實施,推進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抓緊上馬,能開工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5G、千兆光網等領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項目。
博覽財經首席經濟師李宏圖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制造業投資對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以穩投資為抓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把制造業投資穩定在合理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穩”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求“進”
李宏圖認為,我國工業經濟仍在承壓前行,當前應在保持“穩”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求“進”,努力平衡好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短期內要妥善應對疫情多點散發對工業生產造成的沖擊,努力保持工業生產的平穩有序;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奔跑中調整呼吸,在超車中換賽道”,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是這樣理解的。他認為,要堅持“穩”的基調,更得有“進”的追求。劉海軍表示,今年要穩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光芯屏端網、新能源汽車、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等領域發力,盤活湖北傳統產業龐大的存量資源,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安徽省也提出了制造業創新的目標。今年安徽要創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語音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9家,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家。
高瑞東認為,穩定宏觀經濟大局已成為重中之重。雖然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我國經濟韌性強,產業體系布局完善,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