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啟新章 境外發行GDR企業持續擴容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對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一錘定音。當日晚間,深市兩家頭部民企公告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在瑞交所上市。
舉旗定向,綱舉目張。高層密集發聲,明確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向市場鳴響“信號槍”。種種信號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將堅定實施制度型雙向開放。
可以期待,隨著政策漸次落地,中國將有更多優質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同時也將有更多長線資金走進國門、參與中國企業成長。
境外發行GDR“生力軍”擴容
“長江、黃河不會倒流。”近期,高層定調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會變。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發聲后,企業與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市場結束恐慌性下跌,連續收復兩根陽線。
上市公司積極響應“走出國門”號召。3月16日晚間,深市兩家頭部民營上市公司國軒高科、樂普醫療相繼發布公告,籌劃境外發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就在前一晚,滬市三一重工也公告“出海”意向。
“三家企業先后發布籌劃發行GDR的公告標志著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將開啟A股新一輪互聯互通開放與創新。”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說。
“過去赴歐洲市場發行GDR并募資的企業,以國企為主;而今年這3家企業都是我國在各自細分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中國銀行總行托管業務部總經理郭德秋說。申請主體從國企到民企的變化,不僅意味著走出國門的企業在擴容,更昭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越走越堅定。
市場也給出正反饋。3月17日,北向資金結束連續8日的凈流出。
“近期高層密集發聲,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境內外投資者信心。我國經濟基本面韌性足,短期波動并不會改變外資長期流入態勢。”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仍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吸引外資入市。
志堅勇為 對外開放之路走出坦途
對外開放這條路已堅定走了三十多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不斷豐富境外投資者參與渠道;同時擴大境外“朋友圈”,暢通國內企業走向世界的通道,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之路已走出一片坦途。
滬深港通是互聯互通的重要抓手,境外資金不僅給市場帶來資金,更帶來活力。以深市為例,深港通開通5年來,累計交易金額已突破40萬億元。深港通北向交易日益活躍,其日均交易金額在2019年達到200億元,2020年達到500億元,2021年達到650億元。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較大進步。”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中央對于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具備堅定信心,預計將持續出臺吸引外資入市的利好政策。
在吸引資金“走進來”的同時,監管部門還推動優質企業“走出去”。深交所積極推動深市公司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自2018年5月起,國際三大指數公司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相繼開始將A股納入指數。經過指數比重的多輪提升,MSCI、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的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已分別達到20%、25%及25%。
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持續提升,MSCI于2021年10月推出基于滬深港通標的的A股指數——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截至2021年底,深市標的在MSCI A50互聯互通指數中市值的占比超過40%。
任重道遠 開放路徑應“進出并舉”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形勢風云變幻之際,對外開放重要性愈發凸顯。資本市場開放之路一定要走,而且必須走好。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在當前具有空前意義。”李湛認為,全球資產配置是居民追求收益和風險優化的必由之路。開放資本市場有助于更好地實現市場的價格發現職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引入長期、低成本資金,并帶來技術轉移。長期來看,對外開放對中國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對外開放已成共識,如何走好這條必由之路顯得尤為關鍵。中央已提出要求,明確要完善金融業開放的制度規則,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加快相關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不斷完善會計、稅收等配套制度。
如何踐行?中金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黃海洲認為,對外開放路徑應“進出并舉”。一方面,引入長線資金,全面推進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來中國直接投資,進而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海外公司到A股上市制度,為符合條件的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為海外企業在國內上市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進一步增加人民幣資金的跨境配置,推進跨境貿易結算,推動人民幣成為更廣泛的交易和結算貨幣。
有的受訪者則提出了更高的寄望和期許。李湛表示,在一些前沿領域,中國必須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在綠色金融、數字貨幣等領域推動引導標準和規則制定,提高中國話語權,在下一個時期通過國際規則保護中國的發展權利。
“為應對更大規模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宏觀審慎監管能力建設,強化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預警,建立健全數據通報制度,關注市場主體的外債風險。還應健全對大型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強調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的風險隔離。”李湛說。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之路將漸行漸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