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經濟恢復有利條件增加
多位專家日前在第十三屆財新峰會上表示,隨著近期優化疫情防控20條措施、“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等政策出臺和落地,中國經濟恢復的有利條件增加,明年是關鍵時期。下階段要加大力度提振消費,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會上表示,隨著近期優化疫情防控20條措施、“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等政策出臺和落地,中國經濟恢復的有利條件在增加。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優化疫情防控20條措施,指導各地更加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有利于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促進市場需求恢復。”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展望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回穩向好基礎將不斷得到鞏固。
拉長時間段來看,明年同樣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時期。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會上說,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明年是關鍵。
“應力爭今明兩年平均經濟增速達到5%左右,這既是當下穩增長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長期增長目標必須率先邁出的關鍵步伐。”劉世錦稱。
加大力度提振消費
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專家建議,下階段應加大力度提振消費。
短期來看,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認為,要利用好年底的各種節假日,一方面做好精準防控,另一方面要做好兜底政策,通過發放消費券、對商家給予一定補貼等,提振消費。
“長期來看,提振消費應著力于提升居民收入,促進實現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與社保體系,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公共投資無法長期支持中國經濟增長,提振消費尤為重要。
金融業也應發揮更大作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原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會上表示,金融業要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