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修訂發布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3月3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明確滬港通股票標的范圍擴大后股票標的選取標準和調整機制,并自3月13日起施行。
據悉,此次《實施辦法》修訂,進一步增強滬股通股票選取標準的包容性,將更多上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主要變化如下:
一是滬股通股票基準指數由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擴展為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覆蓋將由滬市大、中盤股票進一步拓展至中、小盤股票,并且每個行業可選取的股票不再受數量等限制,成份股數量大幅提高;二是基于風險可控的原則,設置50億人民幣日均市值、3000萬人民幣日均成交金額、停牌天數占比低于50%等調入要求;三是設置調出條件低于調入條件的調整緩沖機制,降低標的股票頻繁調入調出的情況。具體為,半年度定期調整考察時,非A+H股的滬股通股票存在日均市值低于40億元,或者日均成交金額低于2000萬元,或者全天停牌交易日天數占比50%以上的,調出滬股通股票。四是比照港股通下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首次納入安排,明確了滬股通下具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公司股票首次納入安排。
同時,為較好適應滬股通投資者交易習慣,同時結合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調整特點,《實施辦法》修訂后,滬股通設置半年度、月度定期考察機制和臨時調整機制。
一是設置半年度定期考察機制,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對上證A股指數成份股進行考察,一般于次月公布標的名單并實施調整(遇節假日將做適應性調整,具體時間以聯交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相關公告為準)。
二是設置月度考察機制,每月末對當月新納入上證A股指數的股票進行考察,符合條件的一般于次月納入滬股通標的范圍。
三是沿用臨時調整機制,對于A+H股中的A股的調入調出、風險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等類型股票的臨時調出與現行安排一致。
據介紹,新調整機制在考察時效性方面的效率進一步提升。月度和半年度定期考察中,符合條件的股票標的名單將于考察日下一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公布(遇節假日做適應性調整),于公布日后的下一個星期五的下一個滬股通交易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