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科技企業要有“鏈主”責任感
全國人大代表 雷軍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關注仿生人形機器人發展、汽車數據安全管理等。雷軍表示,科技企業要有“鏈主”企業的責任感,著力強鏈補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要肩負起做“出題人”和“答題人”的責任,用科技賦能帶動國內產業鏈高質量崛起。
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今年是雷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第11年。“勇做探索先鋒,勇闖科研高地,勇擔發展重任,科技企業義不容辭。”雷軍表示,“科技企業要有‘鏈主’企業的責任感,著力強鏈補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對于仿生人形機器人發展,雷軍認為,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存在核心部組件等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應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機器人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迎來仿生人形機器人這個風口。仿生人形機器人能把機器人做得更加通用,具有更好的靈活度,未來幾年可能會得到大規模應用。”雷軍說。
目前,我國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行動實施方案。為此,雷軍建議,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雷軍表示,應當鼓勵行業組織建設軟硬協同的通用型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源創新平臺,以開放的產業生態降低技術應用成本,同時加速智能制造、養老陪護等應用場景的培育。
大力發展汽車文化
對于汽車行業發展,雷軍呼吁,構建完善汽車行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弘揚和發展汽車文化,提升汽車工業軟實力。
雷軍認為,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大力發展汽車文化,擴大其影響范圍及群眾基礎,有助于形成“汽車技術/產品發展——汽車文化興盛——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的正循環,將成為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
雷軍建議,適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建立改裝零配件和汽車后市場的國家標準,為多樣化的創新汽車文化發展提供土壤;全面落地放開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二手車準遷限制,促進汽車文化發展;放開皮卡等部分品類限制,促進皮卡文化普及。
另外,雷軍表示,當前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數據價值無法充分發揮。應當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實現數據流通,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技術創新是生存之本
近年來,小米集團持續在芯片、AI、影像、智能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發力,并積極布局新興產業領域。
雷軍表示,技術創新是小米集團的生存和發展之本。“我們下力氣從源頭和底層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問題,最近在材料研發方面取得很多新的突破。我們要肩負起科技領軍企業做‘出題人’和‘答題人’的責任,為建設科技強國積極貢獻力量。”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雷軍介紹,“我們有一系列人才激勵措施,比如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等,堅持技術為本,鼓勵工程師進行大膽創新和探索。”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經營策略如何調整,小米都始終堅持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預計研發投入超170億元,今年會超過200億元,未來五年我們至少會投入1000億元進行研發。”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