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啟新程——股票發行注冊制十年改革述評
萬里山河,東風浩蕩。
明媚春光中,全國兩會勝利召開。代表委員熱議剛剛落地的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這一中國資本市場重要的制度變革,與人們對資本市場未來的美好憧憬相互激蕩,成為這個生機勃發的春天里火熱的風景。
十年謀劃,十年求索,十年收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資本市場各方勠力同心、踔厲奮發,從最初的改革立項,到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逐步試點,再到全市場推廣,一步一個腳印,將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高瞻遠矚 注冊制開啟資本市場新航程
“非常幸運,我們能夠趕上注冊制這樣一個好時代!”
3月5日,北京。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的采訪,中科星圖總裁邵宗有脫口而出。“2018年11月,中科星圖正好處于選擇IPO申報板塊的階段,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消息傳來,公司毅然選擇了赴科創板上市。”憶當時,邵宗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中科星圖是全市場數字地球產業第一股,公司經過多年技術積累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已在特種領域、民用領域以及消費者市場實現了廣泛應用。
中科星圖無疑是注冊制改革的受益者。
回顧中國資本市場30多年的發展歷程,有兩項制度變革因帶來巨大紅利而載入史冊:一是股權分置改革,二是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股權分置改革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半期,恰好也歷經了十年艱辛探索。這項重大變革解決了長期困擾市場的同股不同權難題,激發了創業者熱情,讓資本市場煥發出全新活力。之后的中國資本市場,在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波瀾壯闊的歷程中,肩負起資源配置的重要使命,同時也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
萬眾矚目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其背景更為特殊,使命也更為高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十年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各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競賽全面展開。美國大搞遏華對抗,在芯片、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持續對中國進行打壓。在這一背景下,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引導資金向技術研發的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集中,打造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資源配置平臺,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時代使命。注冊制改革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更有利于實體經濟,特別是科創型企業及時、高效率獲得資本支持。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實施全面注冊制,對科技行業是最好時點。”談及注冊制改革的重要性、及時性,邵宗有深有體會,“前沿領域的大國競爭愈加激烈,相信全面注冊制改革,能夠讓科技創業者們放開手腳去研發,去為真正有利于產業發展的項目大膽投入,實現真正的科技騰飛。”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
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開市,同步試點注冊制。
2023年2月17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制度規則發布實施。
注冊制十年求索,在A股市場成長史、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新中國金融改革史上留下的一個個重要時刻,將注定被銘記。
放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這個宏大坐標系中來觀察,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方位已然明晰:那就是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宗旨,在全面注冊制的牽引下持續深化改革,發揮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獨特作用,構建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平臺”。
謀定而動 注冊制十年探索碩果累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審議有關改革的方案,注冊制改革兩次寫入中央全會文件,六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注冊制改革。答好注冊制改革的中國答卷,是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肩負的歷史使命。
怎么改?
“實施注冊制必須立足國情市情,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必須堅持的根本出發點。”2021年10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給出了回答。
立足國情市情,證監會采取試點先行、先增量后存量、逐步推開的改革路徑,先后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試點注冊制,推進一攬子改革,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注冊制改革之路。
構建符合國情的注冊制架構。突出把選擇權交給市場這個注冊制改革的本質,證監會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引入更加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對新股發行的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審核注冊全流程公開透明,同步推進交易、退市等關鍵制度創新。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市場回報以效率。“公司IPO申請從受理到過會用時僅4個多月!”注冊制帶來的效率提升,給北交所上市公司凱德石英董事長張忠恕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首發上市融資約3億元,全部用于高端石英制品產業化項目建設,加速了項目落地和產品創新。”
系統推進關鍵制度創新。蜻蜓點水不是改革,改革就要觸及“靈魂”。證監會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統籌推進交易、退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等關鍵制度創新。2020年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2021年,即有20家公司退市,創下歷史新高。2022年,42家公司退市,繼續刷新紀錄,A股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更趨完善,為全面注冊制實施奠定基礎。
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注冊制改革是以板塊為載體有序推進。上交所新設科創板;深交所改革創業板,合并主板與中小板;新三板設立精選層進而設立北交所,建立轉板機制……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顯著拓展。
實施注冊制,客觀上要求政府“退一步”,減少管制,還權于市場,同時又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證監會堅持刀刃向內、簡政放權,只要是市場約束比較有效的領域就堅決放權。同時,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證券違法活動。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從2013年謀篇,到2018年破題,再到2023年全面落地,注冊制十年求索,碩果累累。
“這次全面注冊制推出的節奏和效率超出市場預期。”國信證券董事長張納沙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評價,“這充分體現出證監會的善作善成和市場各方的通力協作,也體現出‘先試點、后推廣’的改革思路行之有效。”
使命必達 注冊制賦能“科技自立自強”
長風萬里勁,新程壯闊多。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事業召喚資本市場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勇擔使命,把全面注冊制改革走深走細走實,真正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平臺、定價中心。
當務之急是完善制度機制安排,聚力支持科技自立自強,鼓勵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
“作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公司對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被譽為“追光者”的福光股份首批登陸科創板,董事長何文波真切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魅力,公司首發募資近10億元,大部分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公司持續推動光學鏡頭的技術革新,率先將“中國制造”的安防鏡頭推向世界。
市場包容性的擴大,使得一批尚未盈利但擁有創新實力的企業也實現了上市。
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百濟神州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百濟神州從事創新藥研發,這一領域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公司被業界稱為“研發投入之王”。公司至今尚未實現盈利,但其自主研發的多款新藥銷售高速增長,其中BTK抑制劑百悅澤2022年全球實現銷售額38.29億元,同比增長159%,美國市場占全球銷售額約七成。
“如果沒有注冊制改革,公司很難在國內上市融資。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持,公司在創新藥的路上走得愈發堅定!”百濟神州首席財務官王愛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公司總收入14億美元,公司上下已做好充分準備,實現長期增長可期。
回首過往,旌旗獵獵奔騰急。
這十年,多層次資本市場精準落子,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廣度深度得到拓展,上市公司群體從“2000+”跨入“5000+”。
這十年,“新經濟力量”向陽成長,A股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突破2500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經濟轉型“領跑者”角色日益凸顯。
這十年,資本市場“走出去”“引進來”相得益彰,境外長期資金加碼布局,北向資金連續保持凈流入,“中國資產”贏得國際信任。
極目遠望,又踏層峰望眼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科創板公司的價值已經‘被看見’,并在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予以關注。科創板推動形成人才、資本、產業等各類創新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環的市場生態。”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對資本市場持續支持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滿信心。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發行制度煥然一新,契合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創新型企業需求的資本市場新路徑正加速鋪就;公司結構“新新向榮”,新經濟蓬勃發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新局面正加速形成;法治保障越筑越牢,開放“大門”越開越大,“花香蝶自來”的市場新生態正加速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資本市場必將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