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 聶鵬舉
“專精特新企業位于產業鏈關鍵環節,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攻克核心技術,在解決‘卡脖子’難題時舉足輕重,對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加大力度扶持專精特新企業,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提供更多樣化融資扶持
“專精特新企業具有高研發投入、高人力資本和輕資產等特點,需要大量長期資金。這類企業大多規模較小,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相對較大,且缺乏合格抵質押物,難以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支持。”聶鵬舉說。
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更好更快發展,聶鵬舉建議,銀行等機構為該類企業提供更多樣化的融資扶持。結合專精特新企業特點與發展階段,設計“弱擔保、弱抵押”的信貸專屬產品,如知識產權質押、訂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
聶鵬舉表示,政府可以集聚當地服務資源,做好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培育。“推動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聯合銀行、券商、投資機構、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搭建科技金融生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金融優勢,為企業提供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到股份制改造、上市輔導等一站式服務,助推專精特新企業順利進入資本市場,有效解決融資困難問題。”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
“新一代網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制造業企業要向高端制造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聶鵬舉認為,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工藝、制造、物流等環節,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隨著更多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工業數據庫平臺會越來越完善,企業數字化價值會更加凸顯。
目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大多在運營系統,實現制造環節全過程數字化的企業較少。“多數制造業企業只是自動化轉型,管理者無法從網絡終端系統實時了解設備、人員、物料等方面的數據,智能工廠建設任重而道遠。”聶鵬舉說。
聶鵬舉建議,國家設立專項基金或補貼,對專項技術研發進行補貼,對有關研發成果進行獎勵,引導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培育專門服務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