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上市公司應順應和參與到數字經濟發展大潮中
中證網訊(記者 喬翔)“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痹8月26日舉行的2023中國上市公司論壇上,談及上市公司對于數字經濟的推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上市公司論壇智庫委員會主席周漢民的觀點十分明確。在他看來,數字經濟正在顛覆式地改變傳統的產品需求、消費模式和市場環境,因此上市公司應順應和參與到數字經濟發展大潮中來,思考和把握企業在數字時代的定位、發展方向。
周漢民建議,上市公司要勇于在數字技術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同時積極打造數字技術創新聯合體。
周漢民表示,要鼓勵上市公司更充分發揮自身平臺、技術、數據等優勢,與中小企業“大手牽小手”,推進數字技術創新聯合體建設,積極打造數字產業集群,優化數字技術協同創新生態。
“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眾多、基礎數據龐大且不統一的問題,可由行業協會與上市公司牽頭,基于產業鏈共設數據標準、共享數據資源,促進相關企業進行數據存儲、交換、分享!敝軡h民認為,借此可以推動產業鏈內數據資源的自由流動,打造閉環的本土化的數字經濟數據鏈。
在周漢民看來,在把數字經濟提升至新一輪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當下數字經濟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需要重視。
“首先是基礎技術創新性研究不足。”周漢民表示,我國數字技術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但基礎性、源頭性的研發水平相對不足,部分關鍵技術和產品依然“受制于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層弱而應用層強的結構性失衡問題較突出,具有自主成長性和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平臺型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仍需大力培養。
“其次是數字產業集群協同效能不足,雖然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的整體數字化程度較高,但數字經濟的協同效應不足。部分行業、區域間數字鴻溝依然存在,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敝軡h民表示,數據標準規范也存在不足,行業內各企業在數據共享、平臺對接、資源協同等方面存在理念差異,導致產業鏈數字模塊銜接不順暢,較難實現產業整體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