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全球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的合伙人,被譽為“互聯網女皇”的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發布了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這是她第23年公布互聯網報告,該報告也已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指南。
本次報告中,米克爾則力推云服務和人工智能。她認為云服務成本將持續降低,行業增速將加快,另外在人工智能(AI)領域,中國將在五年后與美國達到相同水平。
云服務成本將持續降低
報告之所以令人信服,源于“女皇”此前“神預測”的屢屢應驗。米克爾曾在2002年預言,電子商務將進入迅速發展期,報告發布半年內,eBay收購了PayPal,阿里巴巴首次實現正現金流入,谷歌則上線購物平臺進軍電商領域。2009年米克爾又指出,移動端工具的使用概率將超出傳統電腦和筆記本,一年后智能機銷量首次超越電腦。2013年米克爾在預測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將迅速發展后,當年亞馬遜就推出了無人機快遞項目“Prime Air”,一年后谷歌無人駕駛上路測試。
米克爾的最新報告顯示,互聯網普及率在今年觸及50%后,人口紅利將消失,但支撐用戶黏性和使用深度的顛覆性技術發展正在加速進步。報告舉例,2006年亞馬遜云平臺AWS還只提供1項服務,而2018年已經提升至140多項服務。除亞馬遜之外,谷歌、亞馬遜、臉書和蘋果等互聯網科技新貴也強勢進軍云服務市場,微軟、甲骨文、英特爾等傳統IT科技巨頭同樣不甘落后走上云化之路。
報告指出,自2006年云服務集中爆發后,行業生產成本一直在下降,其中亞馬遜AWS的云計算成本年復合下降10%。報告認為,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存儲容量越來越便宜,連接與數據共享越來越廉價,都將成為行業快速成長的驅動力。其中,三大巨頭亞馬遜、微軟、谷歌的在云服務領域的營收逐年增長,同時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第一季度云服務增速同比增長58%。另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營收將增至4114億美元,這一數字在去年僅為2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8.5%)。
報告還強調了互聯網技術公司通過界面優化提升消費體驗的必要性。以云存儲平臺Dropbox為例,客戶只需一鍵點擊保存,文件就可以安全備份到亞馬遜S3云存儲服務器中,這樣的簡易云服務使Dropbox更容易實現突破性增長,其中一季度平臺新增50萬付費用戶,遠高于FactSet預期的27.56萬用戶。
隨著云計算等服務能力的提升,互聯網用戶黏性和深度逐步增強。付費用戶數量方面,2017年奈飛、Spotify和《紐約時報》分別增長25%、48%和43%;消費者的移動設備應用也開始暴增,其中iOS上的應用數量從2008年不到5000個增至2018年的200萬個。
中國AI技術五年將追平美國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AI)正在成為互聯網新興業態的領導者。其中亞馬遜和谷歌紛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數據處理服務。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已經占據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支出的較大比例,這也意味著科技巨頭將提供更多的人工智能服務平臺。摩根士丹利數據同樣顯示,人工智能項目的支出在迅速提升,2018年1月到4月,人工智能類項目的支出增長從2.5%提高至5%。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語音識別率達到95%,人工智能語音應用將迎來爆發期,以亞馬遜Echo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音箱受到熱捧。其中,Echo在美國的安裝基數已從2017年第三季度的2000萬用戶,增長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的3000萬用戶以上。
另從國際競爭角度分析,盡管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仍處于領先地位,但報告援引美國專家的觀點,認為五年后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可能達到相同水平。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的教育水平在快速提升,同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持續增長中。
報告還預言,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中心。截至5月29日,全球20個市值(或估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中,美國有11家,中國占據了9家,除了已上市的BATJ外,還包括螞蟻金服、小米、滴滴、美團和今日頭條,這些公司還在AI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而5年前,這一排名中美國有9家,中國只有百度和騰訊。這預示著中國在全球互聯網中的地位與美國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