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察】通用汽車為何走向衰落
□金旼旼
美國通用汽車11月26日宣布,將大幅裁員1.4萬人,并關閉北美地區5家工廠。這是金融危機以來通用第一次收縮經營規模。眼下,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就業充分、消費旺盛,美國最大汽車巨頭怎么突然又不行了?
憤怒至極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特說:“我對通用汽車,還有CEO瑪麗·巴拉非常失望!他們關閉了俄亥俄、密歇根、馬里蘭的工廠。墨西哥和中國沒有關閉任何工廠。美國拯救了通用汽車,這就是我們所得到的感謝!”
特朗普確實有理由憤怒,他上臺后先是給美國企業減稅,又通過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給美國境內汽車企業爭取特殊待遇,還威脅要對歐洲和日本進口汽車加征關稅。然而,通用卻宣布了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裁員和關廠計劃,并且其中一些工廠還位于特朗普的重要票倉。
“這個國家已經為通用付出了很多!”特朗普的抱怨也確實沒錯。2007年和2008年,由于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通用那兩年分別虧損了387億美元和309億美元,瀕臨破產。為拯救美國的標志性品牌以及十幾萬員工,美國政府分兩次給予通用總計約500億美元的救助。
美國政府通過救助暫時持有了通用61%的股份,此后又通過出售股票退出援助。聯邦政府2014年的調查顯示,這次救助雖然救活了通用,但美國納稅人為此虧了112億美元。
短短不到十年,納稅人花錢保住的工作崗位又被通用大規模裁掉。對此,通用首席執行官巴拉解釋說,公司這是為未來布局,未來通用需要更多“電腦程序員”,更少“研究內燃機引擎的工程師”。
這種解釋雖然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并不符合事實。日本和德國企業也在進行電動化和自動化研發,并且研發進度還領先于通用,但并沒有大規模裁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通用大規模裁員關廠的實際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迎合美國市場的特殊消費需求,即消費者偏愛大型SUV和皮卡,轎車銷量走低。通用此次裁員和關廠主要針對轎車部門,并一口氣砍掉了包括別克君越、凱迪拉克CT6、雪佛蘭科魯茲在內的多款轎車品牌。但同時,通用卻準備增加皮卡和SUV的產量。
今年10月,美國新車銷量的65%是SUV和卡車,這一比例在五年前僅為50%。消費者越來越喜歡買大車,是通用轉型的關鍵原因。事實上,不僅是通用,美國第二大車廠福特也已決定削減轎車產量,將重心轉移到SUV和皮卡上。
其二,迎合美國的特殊監管規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和美國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聯合制定了汽車油耗標準:公司平均燃料經濟性(CAFE)。這一標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家用轎車,另一部分是輕卡,后者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標準都要低很多。但美國所說的輕卡其實不僅指皮卡,還包括SUV和各種跨界休旅車。
監管者的本意是鼓勵企業生產燃油經濟性更好的車輛,但其實際結果卻正好相反。汽車企業的操作方法是,干脆不造轎車,而是將車輛造得更大,從而可以適用輕卡的CAFE標準。
通用的情況正是如此,由于通用在發動機技術、變速箱技術和混合動力技術上落后于日德企業,難以滿足轎車的油耗標準,因此索性放棄轎車,專注于油耗和排放標準更低的SUV和皮卡。但這樣做存在巨大風險,因為一旦監管者改變輕卡的油耗標準,或改變輕卡的認定標準,那么通用必將面臨巨大危機。
通用衰敗的原因,就在于被動迎合美國單一市場的消費習慣和監管規定,這將降低通用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因為美國市場太過特殊:美國沒有排量稅、排放標準更低、油價便宜、高速免費、地廣人稀、出行和購物都極度依賴汽車,這都導致美國人喜歡開大車,且普遍不在意油耗。
因此,通用汽車這樣的美國傳統汽車企業,除了在美國以及汽車文化尚不成熟的中國市場吃香外,在全球其他市場幾乎都不受歡迎。2017年,通用第一大市場是中國,銷量404萬輛;第二大市場是美國,銷量300萬輛;第三和第四大市場是巴西和加拿大,但銷量僅分別為39萬輛和30萬輛。換言之,通用基本就靠中國和美國市場,已經不能說是一家全球公司了。
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歐洲和日本消費者看重小型化、安全和油耗,在非洲消費者看重耐用性和通過性,在美國看重空間和動力性,在中國看重空間和性價比……過于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在于,產品和技術研發方向過于單一,適應變化能力差。
在這一點上,日本豐田就顯然比通用更像一家全球公司,技術儲備也更加豐富。日本豐田汽車2017年銷量本土占25%、北美占32%、歐洲占10%、除日本外亞洲地區占18%、其他地區15%。顯然,豐田并沒有過度依賴某一單一市場,這意味著其擁有滿足不同地區需求的豐富技術儲備。
通用的衰落,給全球化時代的企業提供了極好的教訓:首先,要成長為全球企業就必須突破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其次,通過技術研發引領消費需求,而非被動迎合消費需求,這才是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再次,政府救助可解燃眉之急,但企業長遠發展仍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