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 歐陽劍環)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對經濟生產運行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造成了明顯影響。金融與經濟相互依存,實體經濟的困難也會反映在金融領域?傮w看,目前沖擊仍在預期范圍內。當前金融風險防控工作應當放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考慮。
尚福林強調,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特別是商業信用不足,仍然是當前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深層次問題。上市企業造假是資本市場最為突出的違法違規問題之一。
尚福林建議,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中,應當以更高要求和標準,加快推進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失信懲戒,不斷完善全方位信用監測評估體系,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堅決打擊交易環節中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大幅提高違法成本,讓失信者無處遁形,讓造假者無利可圖。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
(攝/本報記者 車亮)
金融業有信心應對疫情沖擊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和評價當前的金融風險狀況和形勢?
尚福林: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關于當前金融風險狀況和形勢,我想談三個觀點。第一,前期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應對風險挑戰留出了回旋余地。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決策部署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點整治市場亂象,前期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金融風險趨向收斂。一批問題機構得到有效處置,影子銀行規模持續壓降,網絡借貸風險大幅下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逐步化解,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得到嚴厲查處。同時,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中小銀行改革穩步推進,公司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舉措逐步落實,也為防控金融風險打下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疫情對金融業造成的風險沖擊總體仍處在預期區間。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疫情對經濟生產運行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造成了明顯影響。金融與經濟相互依存,實體經濟的困難也會反映在金融領域。一些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短期內償貸能力受到較大影響,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有所抬頭,信貸資產質量受到一定影響。此外,由于國際疫情蔓延擴散,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頻率提高、幅度增大。隨著我們與外部聯系越來越緊密,內防風險擴散、外防風險傳染的壓力加大。這些因素客觀上的確增加了金融風險防控難度?傮w看,目前沖擊仍在預期范圍內,為支持疫情防控、推進復工復產,加快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這種代價是銀行業乃至金融業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第三,金融業有信心應對疫情沖擊做好風險防控工作。這種信心從根本上是來自于對巨大內需空間、雄厚產業基礎等一系列中國經濟內在韌性和長期向好基本面的認識判斷。疫情帶來的外生沖擊,并未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和內在邏輯,以及國內企業制造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的獨特優勢。雖然疫情期間,金融資產質量短期承壓,但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不良上升勢頭會得到扭轉,金融體系運行也將會趨于正常,良好穩健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另一方面,是基于前期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階段性成果,當前金融政策的儲備和調節空間仍然比較充足,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都為應對疫情沖擊,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和實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銀行業撥備能力、保險業償付能力都處在較高水平,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資本監管要求6.5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總額超過6萬億元。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應如何繼續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工作?
尚福林: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離不開經濟健康增長作為支撐。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全球疫情未來走勢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風險防控工作應當放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大局中統籌考慮。一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精準施策、全力做好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金融部門果斷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實施了差異化的金融政策,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務。在嚴峻復雜的形勢下,為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宏觀層面,需要更為精準地加大調控力度。繼續科學穩健地運用逆周期宏觀調節手段,把做好“六!弊鳛椤傲”工作的著力點,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拉動居民消費,釋放潛在需求。中觀層面,需要更加聚焦重點地區、行業以及薄弱環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幫助因疫情造成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紓困解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微觀層面,需要采取更加靈活、差異化的措施手段。創新優化服務方式,運用科技手段,提供差異化、針對性、優惠性的金融服務。二是持續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一方面,積極處置化解已暴露的不良。一季度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達到45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10億元。要抓住中小銀行機構等重點群體分類施策,通過多種手段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提高處置效率。通過債委會、市場化債轉股等市場化方式,穩妥有序處置企業債務風險。另一方面,持續關注全球疫情變化情況及對金融業的影響,做好壓力測試、摸清風險底數、制定應急預案,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評估、調整、補充相關政策措施。三是從防范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二者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出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前期成果,關注中小機構股東股權、金融創新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止亂象反彈回潮。同時,要將風險防控關口前移。長遠看,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手段破解體制機制難題。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風險抵御能力,為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風險提供機制保障和動力支持。繼續穩妥有序打擊處置網絡借貸、私募股權等重點領域非法集資活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