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四期中國式現代化大講堂成功舉辦
徐金忠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10月27日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辦了第四期中國式現代化大講堂,邀請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兼職教授葉春和就“中國期貨市場的演進與發展”作專題分享。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白曉紅主持了本次中國式現代化大講堂。用友公司為本次講座的舉辦提供了大力支持。本次專題講座共吸引線上線下學員、校友近五千人參加。
白曉紅表示,期貨市場作為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和演變是一個漫長和復雜的過程,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縮影。中國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充滿了挑戰與機遇,變革與創新。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作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監管機構,一直以來都積極地推動期貨市場的發展,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葉春和以前期廣受關注的“原油寶”事件作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期貨的本質與基本內涵,并以這一案例為出發點,引導大家深刻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結合早期不同地區期貨思想的萌芽,葉春和以全球期貨市場的發展為主線,勾勒出從農產品期貨到工業期貨,從能源化工期貨到金融期貨這一現代期貨市場的發展脈絡,總結了境外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與特征。隨后,葉春和結合自身在監管部門以及商品和金融期貨交易所豐富的工作經歷,講述了中國期貨市場跌宕起伏、砥礪前行的發展歷程。
葉春和表示,期貨是一把雙刃劍,期貨衍生品市場是企業管理經濟活動風險時一個不可或缺的市場,要不斷提高各類市場主體對期貨市場規則的熟識度、對期貨交易風險識別和應對的敏銳度,以及運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操作的專業度,讓更多參與者妥善利用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職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