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調 機構加速逢低布局
進入2月以來,港股主要指數表現不盡如人意,并未延續1月份的良好表現。不過機構普遍認為,港股僅是暫時出現“牛回頭”,隨著中國經濟前景向好、海外流動性壓力趨緩、估值優勢三大利好逐漸顯現,港股后市向好的確定性較強。目前不少資金正加速逢低布局。
此外,根據2月22日的最新消息,香港證券市場將出臺多項新舉措,投資者信心有望進一步增強。
資金有望增配港股
2月以來,港股主要指數表現欠佳。截至2月22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累計下跌6.49%,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跌7.98%,恒生科技指數跌9.73%,均未延續此前一個月的強勢。
行業板塊方面,恒生12個分行業指數中,除電訊業指數累計上漲3.39%外,其它指數均出現下跌。資訊科技業指數和醫療保健業指數分別下跌10.96%和9.02%,居跌幅前兩位。
與市場表現相反,機構普遍認為港股回調僅為暫時現象。
上投摩根基金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港股市場存在三大利好。第一,隨著各項政策支持,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向好;第二,美聯儲的加息周期很可能進入后半程,海外流動性緊縮預期緩解;第三,港股估值處于低位。在這些因素驅動下,港股未來大概率仍將有較好表現。
中泰國際預計,香港恒生指數的調整目標可能在20000點附近,屆時入場的時間窗口將打開。港股后續調整得越深,往后的彈性就愈大。本輪下跌是港股牛市中的一次中期調整。對于不少行業而言,政策已出現積極轉向的信號,有助于改善中長期風險溢價及行業企業業績增長,消費場景恢復會逐漸反映在居民收入預期上,并傳導至終端消費。
中信證券表示,春節假期以來,外資和南向資金走勢明顯背離,呈現外資流入港股,而南向資金卻流出港股的趨勢。不過鑒于今年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高確定性以及中國資產顯著的估值優勢,在短期情緒面的風險得到消化后,南向資金和外資都將進一步增配港股,建議投資者關注兩大主線,分別是消費,包括汽車、消費電子、食品飲料和社會服務等;地產后周期產業鏈,包括家居和家電等。
多項政策利好將至
此外,根據最新消息,香港金融市場還將有多項政策利好到來,投資者信心有望進一步增強。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2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向立法會提交2023至2024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的演詞,透露在證券市場方面,港交所經咨詢市場后,將于今年第一季度實施先進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寬發行人上市渠道。在詳細考慮市場有關中小型和初創企業融資的意見后,港交所亦將于今年內就GEM(創業板)提出具體改革建議。
陳茂波表示,港交所將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探討進一步優化上市規則,平衡市場發展與監管需求,包括發行人回購股票后的相關安排。若建議獲市場支持,將對相關條例作出修改。港交所亦將探討一系列優化交易機制的建議,包括探索市場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運作的安排、檢視自行成交防范功能及相關限制,以便利投資者交易和配合市場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