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能源車銷售持續上揚
據外媒報道,9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增長,創下歷史紀錄。分析預計,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有望增兩倍,銷量或超100萬輛。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已經展開進一步收緊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計劃,各國政府的相關促進措施還在持續,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增勢料將持續。
銷售勢頭旺盛
隨著5月之后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上漲。這樣的表現在歐洲市場燃油車下滑的背景下顯得更加引人注目。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今年前6個月,歐洲市場共計銷售電動汽車41.4萬輛,同比增長57%,5年來首次超過中國市場銷量。
有最新數據顯示,9月,歐洲主要的8個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8萬臺,按照之前這幾個國家占比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8成的情況來計算,歐洲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6萬。
在德國,德國聯邦汽車交通局(KBA)數據顯示,9月份新注冊21188輛純電動汽車,比8月份猛增5112輛,創下歷史紀錄。市場份額由8月份的6.4%上升至8%,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60.3%。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首次占了約15%的德國汽車市場份額。
這是中國一汽與奧迪簽署諒解備忘錄儀式現場(10月13日攝)。當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攜手長期合作伙伴奧迪汽車股份公司,于長春舉辦的中德汽車大會上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共同成立一家生產PPE平臺純電動汽車的合資公司,進一步深化合作,搶占新能源市場。
新華社發
盡管今年9月法國整體新車銷量有所下降,但是電動汽車的銷量迎來了顯著增長,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月度銷量紀錄。法國電動汽車銷量9月同比大漲207%至18588輛,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了約10.6%。純電動車型一直主導著法國電動車市場,但是9月出現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追趕純電動車銷量的新趨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倍。
有媒體報道稱,根據非政府組織歐洲運輸和環境組織(T&E)的一項調查分析,2020年上半年,電動汽車占歐洲汽車銷量的8%。盡管疫情導致汽車整體銷量直線下降,但電動汽車銷量卻有所增長,今年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兩倍;今年在歐洲銷售的新車中,有十分之一將是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動車銷量將較去年增長3倍,達到100萬輛。
T&E預計,汽車制造商能夠達到2020年的排放標準,即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將在2020年增加兩倍,達到歐元區汽車銷量的10%。
T&E清潔汽車主管茱莉亞·波利斯卡諾娃表示:“得益于歐盟的排放標準,電動汽車的銷量正在快速提升。明年,歐洲每售出7輛新車,就將有一輛為電動汽車。”
德國汽車管理中心將2020年德國電動車全年銷量預測從25萬輛上調至30萬輛,幾乎是2019年10.8萬輛的3倍。
增長前景樂觀
不少觀點認為,碳排放政策的收緊是促進歐洲新能源車加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其他因素還包括更多廉價車型上市、歐洲各國政府出臺的消費補貼計劃,以及由于疫情所造成的乘坐公共交通的意愿下降等因素。
T&E將銷量增長歸功于歐盟今年生效的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以及德國和法國在疫情后推出的購買激勵措施。T&E表示,電動汽車能在歐洲取得這樣的進展與歐盟的排放標準有關,同時也要歸功于汽車制造商去年的大量投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咨文”,提議到2030年時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5%甚至更多。此前歐盟設定的減排目標是40%。對于汽車行業來說,碳排放指標將調整為每公里47.5克,比之前的每公里59.4克進一步趨嚴。
近年來,歐洲碳排放監管一直在不斷收緊。歐盟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過95克,超過這一目標的將被處以每輛車每克95歐元的罰款,這對汽車制造商來說可能將意味著高達數十億歐元的罰款。
據悉,今年車企銷售的新車中,有5%不被計入統計范圍內,這是歐盟做出的讓步,旨在幫助車企適應新規定,但是從明年開始,車企銷售的所有車輛都將被計入總數之中。
歐洲汽車制造商面臨的電動車銷售壓力因此加劇,紛紛加速推出新的電動車型。寶馬今年推出了多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純電動i3車型。雷諾推出了純電動車型佐伊(Zoe),該車型占據多個歐洲國家電動車銷量第一的位置。
在德國,9月份有3603輛雷諾佐伊新注冊,排名第一;美國特斯拉Model 3在9月新注冊2776輛,排名第二;德國大眾剛上市不久的ID.3以1771個新注冊排名第三。
9月,法國電動汽車車型銷量排行榜上雷諾佐伊依然占據榜首,銷量為2878輛,今年累計銷量大約為2.6萬輛。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標致e-208和特斯拉Model 3,兩款車型的9月銷量分別為1230輛和1083輛。排在第四名的是大眾ID.3。
不過,根據T&E的測算,目前歐洲一些汽車生產商依然落后于新規定。而疫情正加劇了這種壓力,因為不少汽車制造商都因為疫情而推遲了關鍵車型的上市計劃。
媒體報道稱,未能滿足碳排放要求的汽車生產商為了避免巨額罰款,可能不得不從競爭對手處購買碳排放積分。戴姆勒是這批生產商中最知名的車企,目前改善進度遠落后于歐盟新規。沃爾沃此前已經表示愿意向競爭對手出售積分,公司旗下混合動力汽車今年銷售增長顯著。
同時,政府的激勵措施也開始顯現成效。7月21日,歐盟領導人就疫情后歐盟經濟復蘇達成7500億歐元的一攬子措施。有消息稱,歐盟正在考慮采取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補貼和加速建設充電設施等措施幫助促進新能源車輛銷售。雖然歐盟層面的統一措施尚未公開,但是歐洲各國已經開始各自采取行動幫助促進新能源車輛的銷售。在德國、英國和瑞典,購買新能源汽車均可享受數千歐元的補貼,在德國單車最高可享受9000歐元補貼;法國政府為消費者提供以舊換新計劃。
歐洲還在不斷出臺新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激勵措施。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環保部12日宣布若干項推進電動汽車發展的重大措施,其中包括為購買二手純電動汽車的車主提供補貼,小額貸款機制助力貧困家庭購車以及到明年年底前在全法范圍內興建10萬個充電樁等。據稱,多家運營商已于12日同法國政府簽署承諾協議,參與完成安裝10萬部充電樁的目標,其中包括大型超市集團和加油站。
此外,疫情發生之后,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使消費者減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意愿提升,不光是汽車銷量,電動踏板車和電動自行車的銷售也在上升。
但是,歐洲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表達了一種擔憂,即推動疫情后經濟復蘇的國家支持計劃提振了電動汽車銷量,但這一趨勢并不一定是長期的,消費者選擇的轉變趨勢能否持續還難以預測。
此外,電動汽車制造商還面臨供應鏈方面的潛在威脅,尤其是鈷礦開采由于疫情中斷,導致電池制造延遲。鈷是目前大部分電動汽車電池制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過,各大汽車制造商目前均在研發新一代電池,減少鈷在其中的使用。從長遠來看,新的電池技術的進步也將助力電動汽車降低成本,從而幫助進一步增加銷量。
T&E敦促歐盟制定更嚴格的未來排放目標,以確保電動汽車逐步淘汰污染車型。有數據顯示,高油耗SUV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上半年已經增長至39%。不過,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表示,決策者在考慮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之前,需要先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和計劃,讓零排放汽車變得更加實惠和便利。
有分析指出,從短期來看,歐洲嚴苛的排放法規已經開始初見成效,快速增長的電動車銷量就是有力的證明。從中期來看,大量的電動汽車將會對現有的充電基礎設施造成沖擊,政府與車企在促進電動車消費的同時,也應當在充電設施供應密度、實際可用性和可靠性方面進一步予以改善。
助力歐洲經濟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為歐洲實現逆勢增長的少數行業之一,也在助力歐洲地區加速恢復經濟增長。
智庫布魯蓋爾7日發布文章稱,東部德國正在成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這將幫助推動歐洲的綠色轉型,并確保這一地區未來的繁榮。文章稱,東德正迅速成為歐洲未來的電動交通中心。大眾正在茲威考和德累斯頓生產ID.3電動汽車。寶馬已經在萊比錫生產其i3電動汽車,而中國寧德時代將在圖林根的埃爾福特附近為寶馬生產電動汽車電池。另一家中國公司孚能能源公司將在薩安州為梅賽德斯-奔馳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此外,特斯拉去年宣布,計劃在勃蘭登堡的一個新“超級工廠”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
文章稱,2019年,德國公布了 “國家工業戰略2030”,其中包括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地方建立電池生產地,歐委會也推出了“電池2030+”計劃,這些承諾引發了國家主導的產業聚集進程。電動汽車生產商現在有動力轉移到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以便接近其他電動汽車制造商和關鍵電池投入的生產基地。同時,歐委會提出的《歐洲綠色協議》旨在支持各地區逐步淘汰煤炭,包括提供補貼以減輕對經濟的影響。東德各州擁有一些德國最大的煤礦,可以獲得巨額補貼,并吸引電動汽車生產商來到該地區。東德正在獲得重新工業化的新機會。隨著汽車公司將其供應鏈本地化,更多的公司將遷往東德。制造商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國產電動汽車將變得更便宜,電池不再需要從亞洲進口。最后,當地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將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