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如何做好社會財富“管理者”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再創新高。面對公募賽道的業務機遇,不少券商通過布局相關業務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當前,券商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已突破萬億元。
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券商同樣擔當著社會財富“管理者”的角色。面對機遇和挑戰,券商資管如何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擔當合格、專業的社會財富“管理者”,是其發展路上的必答題。
筆者認為,首先,要注重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作為資管機構,主動管理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券商資管近年來的業務發力點。當下,券商資管總體呈現“加速主動化、公募化”轉型,以特色模式服務實體經濟的特征。一組數據來看,截至5月末,體現資管主動能力的私募集合資管計劃規模突破3萬億元大關,較年初增加4627.04億元,增幅為17.84%。對券商資管而言,可以發揮自身投研優勢,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資管業務可以善用券商研究成果,將各類研究策略“轉化”成資管產品,打造特色化的產品線,使得券商資管產品“貨架”豐富多元化。
其次,資管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打好配合。簡單來理解,資產管理業務線主要負責提供產品,而財富管理業務線聚焦于提供服務。通過整合兩項業務的資源,強化優質產品的供給,發揮資產配置能力優勢,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方案、投資策略選擇、投資顧問服務、IT平臺和運營支持服務等一攬子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最后,券商資管需持續聚焦主責主業。近年來,券商資管業務致力于逐步回歸本源,逐步壓降私募資管規模,積極布局公募賽道。在政策引導和行業轉型的推動下,券商資管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同時積極進軍公募業務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等方式拓寬業務范圍。另外,券商資管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也應加大對投資者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幫助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
在新“國九條”的指引下,券商資管需進一步回歸主責主業,堅守金融為民、壯大耐心資本,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要把投資者回報放在突出位置,注重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滿意度,在資產配置、投資顧問等方面夯實內功,提供高標準的專業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