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堅持創新驅動與全球化發展 構筑競爭力護城河
3月25日晚間,復星醫藥發布2024年報。2024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10.67億元,同比微降0.8%;歸母凈利潤27.70億元,同比增長16.08%;經營現金流凈額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在近日復星醫藥2024年年報媒體溝通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復星醫藥進一步聚焦創新藥和高值器械業務發展,推進產品結構和策略轉型。未來也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與全球化發展,積極擁抱AI,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持續推進精益管理與運營效率的提升,與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同頻共振,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持續推進創新轉型
3月25日晚間,復星醫藥發布2024年報。2024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10.67億元,同比微降0.8%;歸母凈利潤27.70億元,同比增長16.0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
資產結構方面,吳以芳表示,公司2024年持續推進資產結構優化,通過出售資產總體回籠資金近30億元。2025年,公司將繼續加大回籠資金力度,退出和整合非核心、非戰略、低效率的資產,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以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和資產效能的提升。
從醫藥行業來看,“我們已經嗅到行業春天的氣息,國家出臺支持創新藥發展的政策、地方招商引資對生物醫藥的關注、創新藥多元支付機制的探索,客觀上來講為行業發展提供長遠的動能。”吳以芳說。
根據2024年年報,2024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55.5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36.44億元。在自主研發的同時,公司還充分踐行開放式研發模式,通過產業基金等方式開展創新研發項目的孵化。目前復星醫藥已形成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產業投資等模式相結合的開放式、全球化的藥品創新研發體系,聚焦腫瘤(實體瘤、血液瘤)、免疫炎癥等核心治療領域,重點強化抗體/ADC(抗體偶聯藥物)、細胞治療、小分子等核心技術平臺,并與產業基金合作布局核藥、基因治療、AI藥物研發等前沿技術。
“從整個公司發展歷程來看,創新始終是復星醫藥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要想真正成為全球領先的制藥公司,必須堅持以創新為最重要的驅動力。無論開拓國內市場還是走向海外市場,公司要擁有自己的核心IP及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在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形成更為堅實的競爭壁壘,構筑競爭力護城河。”吳以芳說。
海外收入逾110億元
海外廣闊的醫藥市場吸引著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走出去。作為國際化的先驅,復星醫藥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海外收入112.9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7.51%,同比增長8.93%。報告期內,復星醫藥持續推進生產體系的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進一步夯實制劑出海基礎。截至2024年末,復星醫藥制藥板塊國內控股子公司所有商業化生產線均已通過國內GMP認證,并已有10條生產線通過美國、歐盟等主流法規市場GMP認證。
同時,復星醫藥持續加強全球化的雙向許可合作,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據介紹,在對外許可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已與Accord、Abbott、Eurofarma、KGbio、Organon及Dr.Reddy’s等20多家國際一流的生物制藥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拓展全球市場,全面覆蓋歐美主流生物藥市場和眾多新興市場。
“從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看,2024年對外許可交易實際上是非常活躍的,有許多跨國藥企、長線基金投資或收購中國醫藥企業的創新研發資產,客觀上是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做了有力的背書。現在可以很自信地說,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在全球創新方面有了一席之地。雖然當前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相對困難,但有了這一基礎,我們相信下一階段整個融資環境會好一些。”吳以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第七屆進博會上,復宏漢霖與沙特阿拉伯公司AL-TIRYAQ AL-KHALAWI Medical Company(簡稱“SVAX”)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于沙特阿拉伯設立合資公司,并整合復宏漢霖領先的生物藥研發及生產能力與SVAX的本地注冊、市場準入和商業化優勢資源,推動復宏漢霖多款產品的全球注冊與商業化。
針對新興市場,吳以芳表示,近年來,復星醫藥積極拓展中東、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就中東地區來說,尤其是像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國家,經濟發展較好,醫藥市場也相對規范,我們認為這類市場很有發展機會。出海方式方面,由于一些新興市場法規變化比較多,我們會選擇當地比較可靠的合作伙伴,一起拓展當地市場,這樣的方式相對穩健。”
積極擁抱AI
分業務來看,根據2024年公司年報,公司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9.24億元、43.23億元、76.47億元,其中制藥業務營業收入占比逾70%。2024年公司制藥業務研發投入49.10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98%。
按適應癥計,復星醫藥主要在研創新藥、生物類似藥項目超過80項。報告期內,公司制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20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3項、PCT申請18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6項。
創新產品投入方面,吳以芳介紹:“公司現在既有內部的研發投入,也有用基金去孵化和培育一些創新研發項目,兩者聚焦的方向不一樣。公司內部的研發投入聚焦當前戰略核心領域,比如腫瘤、免疫炎癥等,內部的研發投入方向相對理性和穩健。對于高風險、高價值的最前沿技術,我們會通過基金去投,從而拓寬我們可觸達的領域,如果將來在這里面發現了非常優質的資產,我們也會優先買進來,培育成未來新的增長支點。”
仿制藥方面,“目前公司的仿制藥銷售收入占比較大,針對仿制藥業務,我們要升級仿制藥,做一些高價值、高壁壘的創新型仿制藥。”吳以芳說。
AI在醫藥行業的應用備受市場關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復星醫藥內部已上線基于全球領先基礎大模型自研的PharmAID決策智能體平臺,可覆蓋全員,致力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據公司介紹,早在2022年,復星醫藥就與AI制藥企業英矽智能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啟全球AI藥物研發新征程。2025年1月,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與深勢科技達成AI輔助藥物研發戰略合作,旨在融合人工智能與物理建模,共同推進新藥研發進程,該合作依托深勢科技在AI for Science領域的技術實力與項目經驗,結合雙方在藥物發現和AI計算領域專長,為生物藥抗體/ADC、難成藥靶點的小分子藥物等研發提供新思路。此外,復星醫藥還在AI醫學影像、精準醫療等領域深度布局。同時,加速推動AI技術在營銷、客戶服務、智能辦公等方面的深入應用。
在吳以芳看來,通過應用AI技術,產品的研發效率、研發成功率都將有全面的提升。“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擴大AI在藥物研發、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