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基金劉贊:擁抱權益市場史詩級投資機會
在格林基金擬任副總經理劉贊的投資觀念里,投資沒有捷徑。從業十余年來,他始終保持每年調研100余家公司的節奏。他認為,投資人很難預測到十倍股、百倍股,對于他來說,唯有持續不斷的跟蹤調研才能遇到好公司。他十分看好中國權益市場未來的前景。他認為,未來3至5年,可能會見證中國權益市場史詩級的投資機會,波瀾壯闊的一波行情,正在徐徐拉開帷幕。
重調研 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劉贊是國內公募基金海外投資先行者,2021年10月加入格林基金。對于投資,他不僅具備多年經驗,還具備國際化視角。
劉贊屬于勤奮的調研派,不是正在調研就是在去往調研的路上。在方法論層面,劉贊的風格相對均衡,對行業沒有明顯偏好,注重精選個股。篩選公司的時候,重點關注公司的長期商業模式,以及是否具有持續穩健的現金流。對他來說,從現金流思維出發去考察公司的長期價值,比單純判斷估值更為重要。劉贊認為,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足以支撐各個行業都有優秀的公司。因此,他的持倉中,行業和個股都相對較為分散。
劉贊表示,投資沒有捷徑。“挑選好公司主要看企業的機制和文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才聚集效應。壁壘只有企業自身才能塑造,只有企業自身的壁壘才可持續。行業即使一開始有一點壁壘,這種壁壘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具有好的機制和文化的企業發展起來只是時間問題,面對行業的波動,也不用擔心,機制就能保證它很快適應行業變化。做投資都想抓到百倍股、十倍股,但很少有人能一開始就把這類公司選到組合里,需要不斷的跟蹤調研才能遇到好公司。”
當被問及何種條件會觸及調倉操作時,劉贊表示,他的投資比較均衡。“調倉主要是基于基本面有沒有發生轉折、估值體系能不能支持目前價格來做買入賣出的投資判斷。”
劉贊認為:“保護投資者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投資者合理的回報,所以不管市場環境如何,我們都希望給持有人提供好的投資體驗。”
劉贊認為,從宏觀視角看,經濟復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曲折性的。但如果微觀下沉到企業,會看到另一個視角下的中國經濟。“我們有一批歷經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淬煉、底蘊深厚、視野開闊的企業家;有世界上最勤勞智慧,最能團結合作的勞動者,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再加上國內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后發優勢,這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來源,也是我的信心來源。”他表示。
看好中國權益市場未來前景
站在當下節點,劉贊對于中國權益市場未來前景非常樂觀。這個底氣來源于監管部門開放、包容的心態帶來的過去5-6年權益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完善、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落地釋放的制度紅利、改革開放40多年培養的一批優秀民營企業家和沉淀下來的企業家精神,以及勤奮拼搏的中國勞動者群體,都讓他對未來中國權益市場充滿信心。
劉贊認為,資本市場的運行非常奇妙,它不是單一思維運行的結果,而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體,符合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帶來質變的規律。“眾多的政策、制度要連接到一起后,才會發生顯著的變化。近幾年中國金融市場改革和開放的力度是過去20年從未有過的,在權益市場,我們的制度紅利才剛剛開始釋放。”
以注冊制為例,根據劉贊年均調研的100余家上市公司來看,可以明顯感受到注冊制為市場補充了很多新鮮血液,讓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假以時日,會有越來越多原來不在市場里的、在某個細分領域有特色的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投資者可以因為這一制度的變化,分享到這些企業的成長紅利。企業是權益市場長青的基石。”他表示。
資管新規的全面落地,打破剛性兌付,在劉贊看來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因為“金融市場本身就是為風險定價的。新規的落地,使得我們投資人,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真正開始意識到什么是風險,怎樣更合理地去為風險定價。”諸如此類基礎設施層面的建設和變化,累積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引發資本市場的質變和飛躍。
在香港的工作經歷,讓劉贊擁有了香港市場和外資機構的投資經驗。他認為,2017年,隨著MSCI和富時等全球主流指數將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A股市場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融入了全球。
“外資進入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增量資金,他們在行業周期、估值判斷、公司治理等方面成熟、領先的經驗也都隨之進入了A股市場。A股市場慢慢開始注重長期投資,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帶來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劉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