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高鶯:分散風險 收益穩健 養老FOF提升持基體驗
近幾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越來越普遍,但其實現在的基金數量比股票要多得多,未來選擇基金及買賣基金的難度都不會低。即便買到能賺錢的好基金,投資者是否一定能賺到錢?2020年和2019年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全年漲幅分別為55.91%和45.02%。而發布于2020年1月8日的《權益類基金個人投資者調研白皮書》中有這樣一組數據:有近39%的受訪者稱最近一年陷入虧損;虧損投資者中,半數虧損在10%以內,半數則超過10%。這與近年來權益類基金整體收益情況存在較大差距。
基金的賺錢效應并不等于基民的賺錢體驗,甚至相差甚遠。與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的波動更大,因此短期來看,基金凈值階段性波動幅度非常大。而波動會讓投資者做出一些錯誤的投資行為,從而對實際獲取的基金收益造成損傷,其中最為嚴重和普遍的投資行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追漲殺跌,另一個則是頻繁交易。當基金產品凈值快速上漲和急速下跌時,投資者會有一種天然的趨利避害的選擇。面對快速上漲時,投資者就有一種想要去獲取更多利潤的心態,而面對急速下跌時,投資者又有一種想要快速逃離、擺脫不適的想法。A股市場中牛市和熊市的時間都相對較短,更多時間市場處于震蕩市中,這就導致投資者頻繁交易的出現。頻繁交易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都不是理性的選擇。除了需要不斷支付申贖費用之外,也很可能在買進、賣出之間錯失賺錢機會。
而比較理性的做法就是在市場相對低點時加倉,當市場上漲后不要繼續追加,同時不要去糾結市場短期的起伏,堅持長期持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賺取到基金本身的收益,扭轉基金賺到了錢而基民卻沒有賺到錢的尷尬局面。但投資最大的敵人就是人性,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像巴菲特一樣“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借助一套外部的紀律和規則來約束,甚至是限制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沒有辦法去追漲殺跌、頻繁交易。比如養老FOF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利器。養老FOF的運作方式是專業投資管理人選基、把握投資時機,克服投資者選基難以及頻繁交易的問題,并且通過大類資產配置的手段來實現相對穩健的風險調整后收益率。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8年度)》報告中所統計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平均時間的數據,有16%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平均時間少于6個月,僅有52%的投資者能堅持持有單只基金在1年以上。根據2020年美國基金年鑒(ICI)統計數據,有92%的共同基金持有家庭表示,退休儲蓄是他們的財務目標之一,并且73%的人表示退休儲蓄是他們的首要財務目標。因此,以退休儲蓄為目標的美國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時間自然較長。養老FOF通過FOF的運作方式,二次分散風險,同時此類產品的封閉期也在某種程度上能提升基民的持有體驗,以追求長期的勝率和平均收益率。
市場上養老FOF基金按照封閉期可以分為封閉1年、3年和5年,其對應的權益資產比例上限分別為30%、60%和80%。偏股型養老FOF,若權益資產比重接近80%,則更需要拉長時間周期才能讓大類資產之間最大程度發揮分散化作用。事實上,在A股市場中的基金投資,更需要用時間來換收益。
FOF投資是通過組合來投資,也就是所謂的“不要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現代金融學理論已經證明組合投資可以有效降低證券市場非系統性風險。組合投資不是簡單的重復投資,一個好的基金組合并不是基金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提升其中基金產品的差異化程度,才能真正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對于缺乏投資經驗或缺乏足夠精力去分析和跟蹤市場的投資者,投資養老FOF基金就是很好的方式,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資本市場是復雜多變的,想要在市場上獲得長期不錯的回報,便要克服人性弱點,通過紀律性的長期投資遠離擇時的困境。如果投資者基于自己對市場走勢的預測,認為近期沒有機會而離場,一旦判斷出錯可能就錯過上漲階段。用長期的資金去等待市場最好的那個階段,或許是更加穩妥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