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基金張媛:“中特估”是企業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張一雪 張舒琳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張一雪 張舒琳)2022年末以來,“中特估”逐漸成為市場的投資主線之一。近日,英大國企改革主題基金經理張媛在一場線下主題交流活動中表示,“中特估”意味著企業與市場的一場雙向奔赴。短期的概念、題材、熱點頻繁切換,只有真正優秀的經營業績才能支撐二級市場的長期走勢。
張媛認為,就國有企業改革投資主線而言,當下國有企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圍繞供應鏈強鏈補鏈與數字化升級、建立和鞏固創新主體、能源革命以及“以內促外”四個方面形成競爭優勢,投資的結構性機會也孕育其中。
首先,在當下逆全球化抬頭的背景下,國內產業鏈的安全與公平的溢價開始抬升。關鍵產業鏈環節和技術的自主可控以及ESG的責任承擔等,在近年被提到更高的地位。企業將更有動力去彌補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短板,市場也將為這種正向循環提供一定的估值重估。
其次,隨著政策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將會出現一批創新型的企業。
第三,在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將大力推進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和增儲上產,擴大優質煤炭產能,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能源安全。因此,新舊能源并不互斥,市場中有其各自的生存和增長空間。
第四,在外部發展環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國資國企中部分競爭優勢企業,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以及對國際規則的把握等,不斷提高自己的海外市占率和市場份額。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國的國企、央企也將出現一批極具全球影響力的跨國企業。
周期有始有終,熱度有上有下。張媛表示,英大基金將通過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視角把握企業發展脈絡,尋找進擊中的高質量企業,幫助投資者收獲國企改革的紅利。